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故居

共 2013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0:48

历史沿革

康有为故居,始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
抗日战争期间,康有为故居部分被毁
1983年,原南海县人民政府拨款2万元维修康有为故居,辟为“康有为史迹陈列室”
1986年,原南海县拨专款在康有为故居旁的“惟卿康公祠”原址修建“康有为纪念馆”
1987年,“康有为纪念馆”竣工
1997年,康有为堂侄女陈康静瑜捐资450万元,按原貌重建康氏宗祠、藏书楼、澹如楼、九曲桥、七松轩等建筑
1998年,原南海市人民政府拨款13.45万元,对康有为故居、纪念馆进行修缮
2002年,原南海市人民政府拨款4万元,用于康有为故居消防设备、报警器及电路更新
2008年,南海区人民政府投入200万元对康有为故居、纪念馆环境进行了改造

建筑格局

康有为故居,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两廊布局,青砖墙橼木结构,硬山顶,镬耳山墙,占地面积81平方米,属于珠江三角洲典型的清代民宅,是康有为出生地及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康有为故居的大门位于房屋的左前侧,门内两廊中间留有天井,天井后是厅堂的正门,内有一厅两房,明间为厅堂,两侧次间为居室,大厅用黑色木板搭建了阁楼
康有为故居外的小广场立有康有为铜像和旗杆夹石,附属建筑有惟卿康公祠、康氏宗祠、澹如楼、藏书楼、七松轩、九曲桥、观鱼亭。康有为纪念馆陈列展出康有为各个时期的遗墨、旧物、照片等

文物遗存

旗杆夹石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中进士后立一对旗杆夹石,石上刻字为:“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会试中式第五名贡士。保和殿殿试二甲第四十六名,赐二等,钦点工部主事。臣康有为恭承。”

历史文化

艺文

2013年,新华社广东分社党组书记、社长杨春南到南海游览康有为故居,有感于康有为故居的保护现状,曾赋诗一首:“南海康公生前名,九州开放寂寞事。京城墨客何人到,岭南有宝待人识。”

相关人物

进京赶考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爆发。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同年,康有为入京会试,策动广东、湖南两省应试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要求拒签对日和约。接着又起草1.8万多字的上皇帝书,联合各省入京应试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史称“”,被阻未呈上。上书后不久,康有为会试中式第五名贡士,殿试二甲第四十六名,赐进士出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没有到职。康有为中进士后在康有为故居立一对旗杆夹石

撰大同书

康有为在故居中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初步形成了维新思想体系,撰写了《》初稿。《大同书》对大同思想作出新的解读和阐释,提出了比传统儒学“大同”思想更丰富的“世界大同”观。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活动建设

2004年,丹灶镇将“仙湖文化艺术节”更名为“康有为文化节”
2004年,丹灶镇人民政府投资200万元,拍摄电视连续剧《》,增加了康有为故居游客流量
2013年,以康有为故居为依托,建设康有为主题文化公园,命名为康园
2023年2月9日,第十九届康有为文化节开幕式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举行

文物价值

康有为故居是保留完好的清代建筑,具有较好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对研究康有为青少年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保护措施

1984年9月22日,康有为故居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6月,康有为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旅游信息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