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口镇
地名由来:原名碧峪口,因地处碧山沟口而得名。
2023年3月,碧口镇被授予甘肃省第十六批省级文明村镇称号。
2021年2月,碧口镇被命名为2020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14年7月,碧口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碧口镇,位于文县东部,白龙江下游。东北靠肖家乡,南邻四川青川县,西依范坝乡,西北和王垒乡接壤。南北长26公里,东西宽13公里,地域面积196平方公里, 占全县总面积的4.83%。镇政府驻地碧口街,距县城85公里,海拔624米。距四川昭化火车站103公里,距四川广元盘龙飞机场120公里,2个多小时便可抵达。
全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8个行政村(碧峰、响浪、何家湾、石土地、井 地、曲水湾、白果、李子坝),63个合作社,75个自然村。其中5个行政村(碧峰、响浪、何家湾、石土地、井地、曲水湾)地处白龙江沿岸,有2个行政村(白果、李子坝)坐落在深山。境内有60多个企事业单位,省属企业有碧口水电厂、白龙江金矿,县属单位有移民局、文县二中、文县第二人民医院等,其余均属县级财贸、工交、文教、卫生等单位的下属单位。全镇有5024户,16396人 (内有回族301人),平均每平方公里78.55人。其中农村人口2000户,8470人;城市人口7926人。耕地面积11630亩,其中水田571亩,水浇地3425亩,旱地7634亩,经济林面积8500多亩,茶园4000亩,蔬菜1200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37亩。2001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894万元,多种经营收入1287万元,粮食总产213万公斤, 农民人均占有粮251公斤,人均纯收入1061元,完成税收 万元,占全财政总收入万元的 %。碧口,原名碧峪口、碧霞口。多为四川经商落户移民,语言、服饰、习俗、民宅无不和巴蜀大地同出一辙,故自古就有“碧口不象甘”之说。
碧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发掘响浪汉代墓群出土的铜器表明,两汉时期这里就有农牧活动。明清以来,碧口至四川昭化的白龙江、嘉陵江两百里水道,成为水上“丝绸之路”,商船列队,搏击惊涛骇浪,号子声声震峡谷,纤夫肩上的纤绳勾通了甘、青与巴蜀的联系。
碧口水库
碧口水库座落在甘肃南部重镇—文县碧口镇,蓄水面积12.5平方公里,拦江大坝高80米,长120米。水库大坝兼有防洪、水运、灌溉、养鱼、旅游等多种功能,飞流起处,翻江倒海,浊浪排空,震天撼地。库
历史沿革:
西汉前,为氐羌少数民族居住区域。
西汉时期,开发西南夷后,归益州刺史部广汉郡阴平道管辖。
明朝,归陕西行都司文县临里东路管辖。
清初,归陕西右布政使司文县管辖,名碧峪乡;康熙八年(1669年),陕甘分治,境域始归甘肃省阶州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后,归渭川道管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丁德隆独立旅驻防碧口时,碧口首设区公所。
1958年4月,归天水地区专员公署管辖。
1962年12月,天水、武都分治,境域归武都地区文县管辖。
1958年4月,改为碧口公社。
1983年11月,碧口公社改为碧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