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观音寺

联合创作 · 2023-07-20 06:45

阆中观音寺坐落于四川省阆中市城东公园路,建于明朝,是佛教圣地。寺内藏经有八百余卷,但在民国初年因火灾不慎而烧毁,如今只有天王殿、罗汉殿、大雄殿保存完好。洪武年间藏经八百余卷,民国初年,不慎失火,藏经楼及所藏佛经化为灰烬。

文化

文化特点

阆中观音寺历经勃兴衰颓,与其说观音寺成于宗教信仰,不如说它生于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烟尘中,是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其自倾颓中兴起,最大限度地以原有的尊严示人,在人文传承中还原自己应有的位置。

建筑特点

阆中观音寺建筑较完整地保留了建造时的梁架构造,其建筑结构、布局、用材符合法度。其斗拱的形制变化,既具有明早期建筑特征,又反映了明代中晚期在斗拱等结构、形制上的变化并影响到阆中地区明代中晚期和清早期木结构建筑,特别是斗拱建筑的构造手法,是研究明代木构建筑,以及川东北地区的明清建筑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一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科研价值。

历史

建筑历史

阆中观音寺原为唐代名刹开元寺修建于唐朝初期,取开国纪元之义。据史料记载,直到元明朝,它仍为阆中最大的寺庙。后来随着时光流逝,开元寺遭到残毁。公元1496年,寿王祜封藩保宁,在西城修建王府,将明初的观音寺拆迁到开元寺旧址,重新进行修建,从而使观音寺取代开元寺成为巴西最大的寺院。

文物保护

阆中观音寺在1994年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阆中观音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阆中观音寺现存天王殿、罗汉殿、大雄殿保存完好,均为歇山式屋顶,斗拱繁复,别具匠心,至今气势犹存。明宰相严嵩所书有“佛都”二字匾额,明尚书洪钟许赞、四川按察司佥事分巡川北道杨瞻、清邑人王应沼均留有诗文。

天王殿

天王殿下面有高约15厘米的素面台基,全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式屋顶,前后檐角柱略有升起,檐口曲线平缓,檐下施六铺作斗拱,斗拱向外出跳的拱端做成象鼻状上翘,前后檐柱端承托斗拱的平板枋外侧,均用浮雕的万字格纹装饰。

罗汉殿

罗汉殿面阔5间,进深4间,建筑面积223.125平方米,抬梁式屋架,角柱略有升起。

大雄殿

大雄殿与天王殿相距百余米,坐落在20厘米高的素面台基上,因自然地势变化,大雄殿地基略高于罗汉殿,全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317.46米。重檐歇山式屋顶,布(筒)瓦屋面,檐口线较平直。

松花井

松花井开凿于公元621年,历来是开元寺及观音寺僧人的取水场所。其造型美观,水源丰裕,莹洁甘芳,沸而无沉,长年不竭。又有“八角镜”之称。

浏览 1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