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01-01-01 00:00

200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抓好结构调整,环境治理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十五”计划开局良好。

一、综合

全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初步统计,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83942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328万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18775万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43839万元,增长12.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49元,增加548元。三次产业构成31.6:30.9:37.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2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全县下岗职工1730人,比上年下降25.1%,全县国有企业职工就业率为71.4%,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200人,新安置失业人员1095人,全县登记失业率4.0%。

市场物价呈小幅下降。全年消费品价格综合指数97.3%,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按照“盘活资产增资金,盘活资源增财源”的思路,全年共盘活存量资产资源2030宗,盘活资金2.2亿元,促进了财政增收、企业增效和资产增值。大力推进工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到2001年底,已完成企业产权交割2150宗,资产总额1.31亿元,4128名职工置换了身份,供销社系统企业改革被列为全省典型,出席全国经验交流会。桂阳宾馆、自来水公司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会计集中核算、工资统发、政府采购、税费统征等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教育“三项改革”和社会力量办学成效明显,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三外”工作好转,经济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加强。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供给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农民和城市弱势群体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2091万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115209万元,增长1.8%;林业产值8280万元,增长13.5%;牧业产值52072万元,增长6.4%;渔业产值6530万元,增长12.2%。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粮食总产量320952吨,增长4.0%;油料7039吨,增长12.3%;烤烟40630吨,减少6.1%,水果61994吨,增长569.0%。出栏肉猪66.1万头,增长4.5%;猪、牛、羊肉产量为50328吨,增长4.5%,家禽出笼187.6万羽,增长9.8%。水产品产量9765吨,增长9.7%。全年造林面积1.3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4.1%,森林覆盖率为54.0%。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化经营效果显现。2001年,全县上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方面调减了传统的烤烟面积,增加了油料、蔬菜面积。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57450公顷,比上年增长3.1%,优质稻和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分别占稻谷和玉米面积的26.1%、87.8%。烤烟种植面积为16720公顷,比上年减少4.7%,蔬菜和水果的种植面积分别由上年的6930公顷和3970公顷增加到7610公顷和4130公顷。此外,还增加了花卉和绿化用草等种植面积。养殖业方面,继续推进品种改良,推广三元杂交猪养殖。同时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的养殖,扩大优质鱼的放养面积。2001年全县养殖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27.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建设取得成效。2001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26870公顷,增长1.2%;农业机械总动力22.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2%;农村用电量5719.87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6.4%;农用化肥施用量及农药使用量分别为92585吨和917吨,分别增长2.4%和下降9.8%。2001年,全县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3300万元,投入劳动工日461万个,移动土石方466万立方米,完成各类水利工程6520处,全县最大蓄水量1.7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3000亩,改善灌溉面积1.46万亩。

扶贫工作进展顺利。2001年,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265万元,年末贫困人口2.30万人,比上年减少0.5万人。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据乡镇企业局统计,2001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420835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实现增加值126314万元,增长9.8%。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2001年,全县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1%,其中规模工业企业产值8.31亿元,增长10.86%,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8.70亿元,增长12.24%。全部工业增加值94798万元,比上年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产值20512万元,增长3.59%,集体工业产值17397万元,下降2.2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重工业产值68837万元,增长9.57%,轻工业产值14254万元,增长10.92%。工业产销率98.9%,比上年提高2.1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01年,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7948万元,增长10.79%,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108.3%,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企业盈利额2079万元,增长44.9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铅精矿84482吨,同比增长41.73%;锌精矿98008吨,比增长36.45%;原煤92.32万吨,增长10.09%;发电量13861万千瓦小时,增长10.91%;水泥33.66万吨,增长7.75%。

工业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矿山企业面临资源枯竭,转产压力大;企业不良资产比重大,转制能力差;名优特新产品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建筑业平稳发展,效益好转。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3977万元,增长11.8%。四级及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万元,减亏2.6%;税金总额419万元,增长137%。施工单位工程个数48个,减少4.2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78万平方米,减少4.2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62万平方米,增长36.8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2001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648万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完成投资32438万元,减少1.54%;集体和个人投资分别为11148万元和23062万元,分别增长29.06%和15.87%。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3237万元,减少6.05%;更新改造投资6144万元,减少25.36%;房地产开发投资1934万元,增长566.90%,其他投资1123万元。新增固定资产2505万元,增长93.9%。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新修道路10条,硬化道路20余万平方米,郴桂高等级公路顺利通车,农村水利建设不断掀起高潮,完成各类水利工程6250处。“两改一同价”工作成效明显。程控电话普及率提高,移动电话信号覆盖面扩大。县城面貌日新月异,县城建设正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2001年全社会货运量2893吨,比上年增长13.99%,客运量2782万人次,增长17.04%。全社会货物周转量8962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46%;旅客周转量72630万人公里,增长16.39%。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0861万元,比上年增长21.86%。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56757户,增长11.78%。电话普及率9.24%,比上年提高2.64个百分点。移动电话、互联网迅速发展。移动电话用户20161户,增长88.39%,互联网用户2896户,增长24.77%。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1年,在国家连续两次增加公务员工资和城镇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扩大消费信贷等多种促进消费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国内市场商品销售稳中趋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290万元,比上年增长8.48%。其中:县的零售额56779万元,增长5.59%;县以下零售额63511万元,增长10.67%。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106762万元,同比增长13.95%,占社会消费品总额的比重为88.8%,比上年提高4.38个百分点。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9769万元,比上年增长10.97%。

个体私营经济平稳发展。年末全县个体私营企业达30895户,从业人员79862人,分别比上年增长9.0%和11.8%,实现产值33.75亿元,增长5.6%,上交税金5314万元,增长11.9%。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01年,受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的影响,我县对外贸易增速有所下降。全年出口总额为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0%。完成劳务输出66名。

旅游业已开始启动。2001年,我县基本完成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开设了工矿旅游线路,盘活了原桂阳宾馆资产,春陵银滩旅游项目已开工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00万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按照“以发展强基础,以征管求质量,以改革压支出,以机制促平衡”的工作思

路,加大财源建设和财政体制改革力度,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2307万元,增长10.0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855万元,增长9.52%,上划中央“两税”4452万元,增长12.4%。地方财政支出23711万元,增长24.49%。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存贷款大幅增长。年末金融部门各项存款余额168371万元,比年初增加16421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955万元,增加1554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4455万元,增加1437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89444万元,比年初增加5848万元,其中短期贷款75905万元,比年初增加3600万元;中长期贷款11335万元,比年初增加873万元。信贷资金主要投向农业、商业、烤烟收购及住房等大额耐用消费品。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29746万元,比上年增长23.6%,现金支出533605万元,增长21.5%。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城镇住房、医疗等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广大居民的保险意识逐渐增强,促进了保险事业的发展。2001年,全县保费收入2714万元,比上年增长40.1%,其中财产保险700万元,增长20.3%;人寿保险2014万元,增长48.6%。赔付支出1486万元,增长34.4%,综合赔付率为54.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教兴县进程加快,科研成果显著。2001年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999人,比上年增加384人。科教计划发展项目25项,其中科研项目5项,星火项目17项,推广项目3项。其中:获省、市、县级科技奖励11项,4项省级实用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创产值1.76亿元,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4家,年产值4977万元,利税50万元的企业8家。技术贸易活跃,实现技术产品贸易额2326万元,比上年增长2.24%,全县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7016万元,创利税1044万元,分别增长108.6%和61.9%。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在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全县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对学校布局进行了适当调整。拥有普通中学47所,在校学生43420人,毕业生8893人,招生数18251人,为大专院校输送新生960人,其中:本科生416人,比上年增长15.9%,全县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合格率达100%,体育合格率达96.1%。初中、小学毕业会考一次性合格率分别97.2%和100%,全年共有1421人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上线1023人,录取960人,成人招生报考人数856人,本、专科共录取685人,自考5789人,本、专科毕业生407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01年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机构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4.6万册。广播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3.70万户。全年发行全国性和省市级报纸451.82万份。各类杂志32.30万册,出版发行《桂阳报》52期0.8万份。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1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7个,卫生工作人员190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51人,床位1239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护人员20人,拥有床位16张。预防免疫工作大为加强。儿童“四苗”免疫接种率达99.8%以上。妇幼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创建“爱婴医院”工作进展迅速,全县已达爱婴县标准。农村合作医疗和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得到加强,39个乡镇全部达到初级卫生保健低限标准。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1年,全县运动员在市以上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28枚、银牌25枚、铜牌20枚。全县共举办乡以上运动会86次,参加比赛人员3275人,全民参与体育活动在全县进一步普及。全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54%以上,实施体育锻炼标准的学校占全部学校的70.8%。

十一、环境保护

2001年,全县加大环保工作力度,通过开展各项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桂阳环保世纪行”的活动,提高了全县人民的环保意识,环保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重视,环保工作得到了切实加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和提高。据统计,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4个,总投资4000万元,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74.17%。部分乡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1年末,全县总人口77.8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10万人,农业人口68.7万人。人口出生率

9.25‰,死亡率3.37‰,自然增长率5.88‰,全县计划生育率94.75%。全县从业人员50.31万人,其中:

个体私营从业人员9.47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1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8元,比上年增加104元。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105元,比上年增长27.2%,增加1946元。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20.2平方米和28.92平方米,比上年有所增加。通过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和整顿电价,降低农村用电价格,减轻了农民负担。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县地方财政大幅度增加了社会保障支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基本上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全县筹集解困资金125万元,发放救助资金24万元,“一费三金”发放101万元,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职工21194人,离退休人员8680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16171人。2001年末全县社会福利床位274张,收养人数184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7.6%和13.6%。

注:1、公报中产值绝对数为当年价格,增长速度为可比价格。

2、2001年水果产量含果用瓜产量,2000年不包括。水果产量同口径比增长12.6%。

3、2001年全县总人口是以2000年末全县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全县总人口77.35万人为基数,参照省市计生委抽样调查确定我县200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推算取得。

时光轴

RAG12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0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抓好结构调整,环境治理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十五”计划开局良好。一、综合全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初步统计,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83942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328万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18775万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43839万元,增长12.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49元,增加548元。三次产业构成31.6:30.9:37.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2个百分点。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全县下岗职工1730人,比上年下降25.1%,全县国有企业职工就业率为71.4%,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200人,新安置失业人员1095人,全县登记失业率4.0%。RAG-ES2024-09-11
市场物价呈小幅下降。全年消费品价格综合指数97.3%,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按照“盘活资产增资金,盘活资源增财源”的思路,全年共盘活存量资产资源2030宗,盘活资金2.2亿元,促进了财政增收、企业增效和资产增值。大力推进工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到2001年底,已完成企业产权交割2150宗,资产总额1.31亿元,4128名职工置换了身份,供销社系统企业改革被列为全省典型,出席全国经验交流会。桂阳宾馆、自来水公司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会计集中核算、工资统发、政府采购、税费统征等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教育“三项改革”和社会力量办学成效明显,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三外”工作好转,经济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供给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农民和城市弱势群体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RAG-ES2024-09-11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2091万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115209万元,增长1.8%;林业产值8280万元,增长13.5%;牧业产值52072万元,增长6.4%;渔业产值6530万元,增长12.2%。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粮食总产量320952吨,增长4.0%;油料7039吨,增长12.3%;烤烟40630吨,减少6.1%,水果61994吨,增长569.0%。出栏肉猪66.1万头,增长4.5%;猪、牛、羊肉产量为50328吨,增长4.5%,家禽出笼187.6万羽,增长9.8%。水产品产量9765吨,增长9.7%。全年造林面积1.3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4.1%,森林覆盖率为54.0%。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化经营效果显现。2001年,全县上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方面调减了传统的烤烟面积,增加了油料、蔬菜面积。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57450公顷,比上年增长3.1%,优质稻和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分别占稻谷和玉米面积的26.1%、87.8%。烤烟种植面积为16720公顷,比上年减少4.7%,蔬菜和水果的种植面积分别由上年的6930公顷和3970公顷增加到7610公顷和4130公顷。此外,还增加了花卉和绿化用草等种植面积。养殖业方面,继续推进品种改良,推广三元杂交猪养殖。同时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的养殖,扩大优质鱼的放养面积。2001年全县养殖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27.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RAG-ES2024-09-11
浏览 5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