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镇
地名由来:明末在市场附近的小河上用木板搭一座便桥,故名板桥。
2020年12月,铜仁市爱卫办公布板桥镇为2020年度铜仁市市级卫生乡镇、村。
一、地理位置及地貌板桥苗族土家族乡,位于思南县城南端。东、南、西三面与石阡县接壤,北面与塘头镇为邻。地处东经108°9′—108°13′,北纬27°37′—27°44′。东西长6.2公里,南北宽12.3公里,辖区总面积43.16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板桥村,距县城40公里。其地貌从北到南形成一个葫芦形。属高山丘陵地带。除鸡冠山外,海拔高度相近的小山就有50多座,乡境内平均海拔为395米左右。西高东低,西面位于增沙村的鸡冠山,最高海拔为917米,东部最低海拔379米。所属山脉、丘陵、坡地中到处是裸露的石灰石和溶洞,现有洞、坑、深井130余处。还有小溪河岸的悬崖峭壁9处。二、行政区划:1992年2月2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黔府通(1992)52号文件批复撤原板桥乡、南盆坳乡,成立板桥苗族土家族乡。辖板桥、和平、毛坝、后屯、朝阳、展望、水淹坝、枣树坪、石庄田、燎原、增沙、水洞12个村,94个村民组,2004年末统计人口为3996户15358人。2005年8月,经县委、政府同意,在我乡进行撤并村(组)工作试点,从原有12个村,94个村民组撤并为4个村30个村民组。划街上村红旗组到和平村,组建和平村,村民委员会设在和平村村民委员会。撤街上村、毛坝村、后屯村、朝阳村,组建板桥村,村民委员会设在原街上村村民委员会。撤展望村、水淹坝村、燎原村,组建郝家湾村,村民委员会设在原展望村村民委会。撤石庄田村、枣树坪村、水洞村、增沙村,组建南盆坳村,村民委员会设在原石庄田村民委员会。三、气候条件:板桥苗族土家族乡属于丘陵地带。地势开阔,光照条件好,无霜期长,降雨量丰富,光、热、水同季。气候温和,冬暖夏热,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属于中收型的农业气候。太阳辐射量为3624.2兆焦耳(亩/平方米)。全年总日照数和光辐射量最高值都在7月,最低值在六月。全年的光能源主要集中在4至9月,年平均温度16.9℃,极端最低温度-6.2℃,最热月是7月,最高气温达39.5℃,月平均温度为28.4℃。最冷月是元月,月平均温度为6.4℃。全年无霜期为286天左右。降雨量比较充足,全年集中在4至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具有有雨热同季的特点,而降雨量最多的是5至6月,占全年降雨量3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141毫米。但月季分配不均匀,年度差较大,涝灾、旱灾频繁。四、文教卫生全乡有中小学11所,在校学生250.
历史沿革:
明、清,属镇远县卫所辖板桥千户所地和石阡县苗民司地。
民国三年(1914年),由镇远县和石阡县划入思南县。
民国十九年(1930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以革档井为界,原安化县(今德江县)所辖之前水淹坝划入思南,成为今之板桥乡辖地。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板桥隶属六区(塘头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板桥、南盆为一个联保,属第五区(大坝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板桥、南盆联保由大坝场划到塘头镇所辖。
1953年,板桥、南盆分别成立乡,属塘头区。
1956年,板桥、南盆2乡属唐乔镇。
1992年2月,撤销板桥、南盆坳2乡,合并成立板桥苗族土家族乡。
2013年,撤板桥苗族土家族乡,建板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