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八先生墓
共 2017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1:48
历史沿革
清顺治三年(1646年),明臣丁魁楚等拥立桂王于广东肇庆即帝位,建立明永历王朝进行抗清斗争。在清军的强大攻势下,永历王朝被迫奔命于粤、桂、湘、黔四省。南明六年(1652年)二月初六日,入居贵州安龙,定安龙为陪都,但朝政被大西军将领把持。南明永历八年(1654年),永历帝和大学士吴贞毓等十八人密议,召驻扎于广西的大西军另一将领李定国进军安龙护卫。事泄,同年农历四月初八,大学士和朝臣张镌、徐极等十八人被杀害于安龙城关马场坝,史称“十八先生之狱”。家属及安龙百姓将十八人尸身合葬于安龙县新安镇马场坝天榜山南麓。南明永历十年(1656年),李定国率军至安龙护驾,围绕十八先生墓建十八先生祠,永历帝朱由榔为十八先生墓亲题墓碑。
南明永历十二年(1658年),朱由榔移居昆明,遣使赴安龙为十八人树碑,碑镌“明十八先生成仁之处”九个大字,由朱由榔亲题。至此“十八先生”之称便流传下来。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张瑛重修十八先生墓、祠,张之洞撰《吊十八先生文》。
遗址特点
明十八先生墓
明十八先生墓位于贵州省安龙县城北部天榜山南麓,墓、祠结合,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规模宏大,独具特色,是国内少有的保存较完整的南明历史遗迹。从南明、清代至民国,众多政坛名流及书法大家为十八先生墓题词、撰文,树碑及镌刻摩崖以示尊崇,形成一个集墓葬、碑刻、牌坊、墓祠和众多摩崖石刻的文物整体。
主要建筑
综述
明十八先生墓保护范围内的建筑包括祠堂、多节亭、虚舟、石牌坊、忠泉等。这些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总体坐北朝南,依山就势分布于多级台地之上。
明十八先生墓
十八先生祠
十八先生祠位于明十八先生墓北,坐北朝南,由享堂和两厢组成。享堂为穿斗木结构悬山筒瓦顶,封闭式山花,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南、西、东三面有廊道。两厢均为穿斗木结构硬山筒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十八先生祠房屋石柱础、出檐瓜柱、门窗等装饰部位以及石牌坊依柱石、坊额等,均采用中国传统石雕、木雕工艺,选用图案精美,雕刻技法纯熟,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
虚舟
“虚舟”为船型房屋建筑,穿斗式石木结构庑殿筒瓦顶,面阔一间,进深两间,保存完好。
多节亭
多节亭为穿斗木结构六角攒尖筒瓦顶,平面呈正六边形。除南侧两柱之间外,其余五柱间均建有美人靠。
忠泉
忠泉
忠泉为多节亭南侧天然泉井,出露于喀斯特岩石间,自然存水池呈东西长轴向椭圆形。忠泉北侧石壁之上横向楷书阴刻“忠泉”二字。石壁之上为分隔忠泉与多节亭的单孔石拱桥,桥北侧紧贴石壁,南侧建有石栏杆,望柱之上雕刻花卉图案。
文物遗存
摩崖石刻
“碧血千秋”碑
南明、清代、民国时期众多政坛名流及书法大家为十八先生所题摩崖石刻,共13方,不仅展现了题字者独特的书法艺术,也彰显出题字者对十八先生精神的尊崇。如刻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的“十八先生成仁处”摩崖石刻,题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的“碧血千秋”碑、“藏碧辉崖”“浩气长存”“瀛洲神境”“重如泰山”摩崖石刻,题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的“天地同流”摩崖石刻,题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的“缅怀先烈”摩崖石刻,以及“浩气常存”“天地正气”“孔曰成仁”“忠烈可风”“天地正气”摩崖石刻。
研究价值
明十八先生墓、祠保存完好,系贵州境内唯一保存完好的南明历史遗迹,较完整地记录着永历帝进入贵州期间的活动过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同时文物本体众多,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以及一定的建筑美学和艺术价值,是贵州境内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明十八先生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明十八先生墓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天榜山南麓。
交通信息
自驾:自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明十八先生墓,路程约2.6千米,用时约7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