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寺塔
共 1242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幽居寺塔创建于东魏末年至北齐天保年间,重修于唐代。定州刺史、赵郡王高欲为其亡父、母、伯、兄、妻及自身功德,在原地基础上,进行“北齐赵郡王高都,了大规模整修和扩建,据《灵寿县志》记载历选太行胜概,得朱山之阳,建祁林寺(即幽居寺,亦名祁林院)置僧舍二百余间,择行僧二千余众居之。齐亡寺也荒废,继盛于元大德间,今殿宇规制虽无,当日之盛,而奇峰四列,林豁幽丽,山灵固自无损焉”。可见幽居寺其殿宇禅舍,早年即已毁圯。现幽居寺尚保留砖塔一座,经幢一座,石碑四通,石造像21躯,是一座当年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历代变化的历史见证。
幽居寺塔
建筑格局
幽居寺砖塔密檐七级,唐代重修,高约23米,平面呈正方形,建在一个砖砌台基上,第一层较高,往上逐层递减,每层塔檐为棱角砖牙叠涩外出,塔顶用仰莲托着塔刹。第一层有门可入内,塔内立有北齐碑一通,石造像三躯,以上六层共有大小石造像16躯。
在塔的南面,有个半圆形石券门,门框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边框及门楣上满布线刻莲花化生童子、云龙、金翅鸟及忍冬纹饰,展示了高超的北齐艺术风格。在石券门两边,各有小石狮1尊,形态奇特,别具风格。塔身从第二层开始每层高度递减,外部轮廓逐渐内缩,使塔体外形呈方锥形,显得优雅简朴,挺拔稳固,是砖塔的典型遗存。
幽居寺塔
文物遗存
幽居寺塔又称作“三尊佛祁林院”,幽居寺遗址内共遗存21尊汉白玉造像,其中18尊藏于塔内底层,3尊立于塔外。塔内3尊大像,为幽居寺塔供养的主佛。近前观看,这三尊造像大小相近,头雕低平磨光肉髻,面相丰满,双目微启,神态安详。身着偏袒右肩袈裟,手腕戴镯,无论是姿势还是神态都反映了北齐时期的审美观。这三尊主佛出自皇室高氏之手,弥足珍贵。该寺中一通元代圣旨碑还将“三尊佛林院”作为祁林寺的代称,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在塔内15个佛龛中,还有小型石造像,嵌于底层三面墙壁上,菩萨像仅一尊,造型与三尊大佛相近。这些造像虽高不盈尺,但造型特点显著,人物栩栩如生。无论是选料还是雕镂都极精工,为造像中的传世之作。
文物价值
幽居寺塔,是时期的重要塔之一。幽居寺由北齐官寺定国寺僧标禅师与北齐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赵郡王高 叡,同舍异珍,建斯灵宇。先由僧标草创寺宇,继有高叡扩建创新,增筑灵塔。寺以塔为中心,是中轴在线的主体建筑。幽居寺塔制作庄重优美,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保护措施
幽居寺塔-文保碑
195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幽居寺塔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幽居寺塔作为唐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幽居寺位于河北省灵寿县城西北55千米沙子洞村北侧,坐北面南。
交通信息
幽居寺塔附近一公里内没有公交车,可乘坐出租车到沙子洞村,幽居寺塔在村的西北方向1.1千米左右;也可以从到灵寿县沙子洞村后走路前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