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船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3 12:17

地名由来:因该村坐落于辽河北岸,靠近岸边有座小山,得名“河沿”,意为“辽河沿”。由于水运发达,成为一处主要河运码头,每日往来船只不断,站在村中制高点,可望见三面船帆,故更名为“三面船”。

法库县三面船镇,镇政府驻地新三面船村。位于县城南、偏西,辽河右岸,距县政府所在地法库镇40千米。东与依牛堡子镇相邻,西与新民市陶屯乡接壤,南与新民市罗家房乡搭界,北与大孤家子镇毗连。全镇辖23个村、屯。其中,行政村16个、自然屯7个。2003年总户数6636户,总人口22558人。2011年总户数6563户,总人口22111人(农业人口21185人,非农业人口1373人)。共有少数民族273户、976人。其中:满族44户、135人,蒙古族3户、7人,回族203户、740人,朝鲜族23户、94人。新铁高速公路,由境内通过,并在二台子村设有出口。境内季节河3条,大康堡子河,经由栖霞堡子二台子、新三面船、大康堡子村进入三面船,最后注入辽河。建大小桥(涵)358座。沈阳市回民墓地坐落在本镇南马家沟村境内。

旧属铁岭县管辖。清光绪十二年(1906),划入法库直隶厅,归正南路巡警分区(驻地大孤家子)。宣统二年(1910),实行地方自治,隶属法库南二乡(乡自治会驻地依牛堡子)。民国初年,政区沿袭旧制,民国十二年(1923),实行区村制,隶属法库第四区(区公所驻地依牛堡子)。民国十七年(1928),区划调整,划归第三区(区公所驻地大孤家子),设三面船、二台子、马家沟3个主村,领6个副村。伪满时期分属造化屯、三面船、依牛堡子3个村,辖17个屯;国民党占领时期,改村为乡、改屯为保。1948年2月,法库全县解放,隶属法库县第四区(区政府驻地三面船),辖17个行政村。1956年,撤销区村建制,分属三面船、造化屯、依牛堡3个乡;1958年并乡,分属三面船、依牛堡两乡。1958年9月,依牛堡子、三面船两乡合并建立“卫星人民公社”,驻地三面船。1959年更名“三面船人民公社”,辖22个生产大队。1960年,增设6个生产大队。1961年划出东境14个生产大队,成立“依牛堡子人民公社。本社在原14个生产大队的基础上,又增设了5个生产大队。(前三面船大队于1981年更名为新三面船),辖20个生产大队。1968年6月,成立“三面船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革命委员会改为管理委员会。

1983年末,实行乡村制,改为“法库县三面船乡”。1985年,更名为“法库县三面船镇”。2004年2月调整村级规模,小造化屯村并入大造化屯村、小双台子村并入大双台子村、苗家沟村并入马家沟村、李家房申村并入朱千堡子村。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