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镇
地名由来:福田镇因境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得名。
福田镇是巫山县的江北中心镇,幅员面积123.78平方公里,截止到2008年,总人口43728人,是巫山县连接巫溪县及江北各镇的交通枢纽,著名的大宁河流经镇北。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1995年命名为国家部级小城镇试点镇,2003年被纳入重庆市“百强工程镇”。
福田镇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白色蚕桑、绿色茶叶、黑色煤炭、红色柑桔为支柱的四色产业。
旅游资源
长江三峡横贯县境,小三峡、小小三峡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小三峡位列重庆市首届十佳景点榜首,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首批“AAAA”、“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日接待游客能力达到2万人,最高年接待中外游客133万人次,是“中国优秀旅游名县”和“中国旅游强县”十七强。四是文化名县。200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是亚洲人类的发源地,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有《神女赋》、《高唐赋》、竹枝词等名诗名赋,有神女峰、高唐观、楚阳台等名胜景观,有历史悠久的巫文化、巴楚文化和神女文化,有秦末汉初古栈道、千年悬棺、汉墓群等古迹40多处,珍稀文物1000多件,居三峡库区之首。五是移民大县。是三峡工程重庆库区首淹首迁县,按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全县将淹没陆地面积49.3平方公里,涉及14个乡镇、60个村,淹没县城1座、建制镇1座、乡级镇6座、场镇2个、工矿企业48家,需动迁人口9.1万人,占全县总人数的15%,农村移民生产安置4.9万人。已顺利完成一、二、三期移民任务,目前正全力开展四期移民攻坚。经济产业
红色经济柑桔产业。以熙和公司、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规划建柑桔园10000亩。自2002年来,福田镇相继栽植宫本、福本、塔罗科、温州蜜桔、碰柑等国际先进柑桔品种15万余株。已建成高标准柑桔示范园2000亩,另有1000亩正在组织实施中,推行股份合作运行机制,将福田镇建成巫山江北片区的柑桔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柑桔产业的发展,今年创产值80万元。绿色经济茶叶产业。以云雾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规划建园10000亩,已建茶园3000亩,并建成高规格的茶叶加工基地,对茶叶进行深加工精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辐射带动周边乡镇6000亩茶叶产业的发展,创产值100多万元。发展特色产业就要在“特”字上创利润,在“新”字上下功夫。福田镇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发展高山云雾茶叶,实行基地+农户+科研的运行机制。通过4年的打拼,现已发展了面积3000余亩的云雾茶叶基地,并在2003年筹建了一个现代化茶叶工厂房,茶叶产品荣获重庆市“三峡杯”优质名茶称号; 2002年获国际名茶银奖,产品远销武汉、广东、北京等地。据相关人士介绍,到2015年,全镇仅茶叶一项就可望达到年产值1.3亿元。白色经济蚕桑产业。以新组建神女丝绸为龙头,规划建桑园20000亩,已建10000亩,养蚕1200张,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的桑园发展,创产值100万元。经过多年的艰苦推行大户(公司)承包经营新模式,成立蚕桑产业协会,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技术、联户喂养等方法,目前福田镇万亩蚕桑产业带已具雏形,500多农户直接受益。
黑色经济煤炭产业。以镇老鹰岩、黑门千、莲花煤厂为龙头,组建煤炭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实行资产重组、盘活存量、寻求增量,搞好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产业升级和行业振兴,实现年产煤炭25万吨的目标,创产值1亿元。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依托,狠抓组织引导、加大投入、试点示范、强化服务、向市场要效益。”利用产煤大镇的优势,福田镇党委、镇0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在煤炭产业的规划、布局、规模方面,加强引导,通过加大对煤炭企业的扶持和管理力度,目前,全镇10余个煤矿每年可创利税近千万元。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年(1941年),福田乡成立,隶属巫山县3区中的第二区。
1949年后,沿用旧制,福田乡隶属大昌区。
1952年2月,从福田乡析出增设下田乡,福田乡隶属第七区。
1953年4月,福田乡分为福田、五龙、塘坊3乡。
1955年3月,七区并入二区(大昌区),塘坊、双风、三染、风凰4乡并入福田乡。
1958年4月公社化时,福田、下田、五龙3乡合并成立福田公社,隶属大昌区。
1961年7月,析出部分区域置五龙、下田公社,隶属大昌区。
1962年5月,从大昌区析出部分公社置福田镇。
1995年9月,将龙溪镇白龙、尖山二村划归福田镇。
2003年11月,扩大镇行政区域,五龙乡并入福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