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镇
地名由来:原名锥子山街,由坐落在镇西北侧海拔1478.4米的锥子山而得名。后被确定为县政府驻地。
2014年7月,围场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围场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围场镇,原名锥子山街,由坐落在镇西北侧海拔1478.4米的锥子山而得名。初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锥子山设置木植局,从而人口逐渐增加,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商业、手工业较集中的锥子山街(后更名为天宝山镇)。1947年11月被确定为县政府驻地。1984年将城镇人民公社与郊区人民公社合并为围场镇人民政府,辖郊区9个生产大队和围场镇的8个街道。1997年,建成市级小康镇。2004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2006年4月,撤销街道,设立5个社区。2006年,被承德市委、市政府评为“2004~2005年度承德市文明村镇”。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2014年,被承德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乡镇。到2018年,全镇辖前进、河东、富强、金字、湖字、坡字、车字、吉下、吉上9个行政村和迎宾、木兰、锥峰、凤凰和秋狝(后改为伊逊)5个社区。
围场镇,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6°32〃~118°14″,北纬41°35″~42°40″,东靠腰站镇,东北与朝阳湾镇毗连,南邻四合永镇,西南与道坝子乡八家和半截塔镇北沟搭界,西北与龙头山镇接壤。境内有伊逊河流经。属县城镇,是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城区有主道11条,主干线道路形成五横五纵的交通格局,承载全县客运、食品、轻工、纺织等工商农贸易流通,是连接辽宁、内蒙,通往京、津的要塞。另围场县位于“大北京经济圈”及及京津唐“金三角”经济区,围场镇处于全县马铃薯带和绿色蔬菜产业发展带。距离北京320公里,距承德138.48公里,镇内有承赤高速S50、国道G111线、省道承围二级公路S254穿境而过。南离四合永火车站15公里。
全镇社会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其中含县城面积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94公顷(14910亩),林地面积7643.7公顷(114656亩),草场面积6114.9公顷(91723亩)。全镇下辖9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共217个居民小组,32816户,总人口72662人。其中常住户数35082户,常住人口114989人。2017年,完成财政收入4.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2亿元、引进县外资金2.8亿元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00元,同比分别增长15%、115%、40%和13%,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年终考核位列全县37个乡镇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