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北泰山庙

共 1489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盂北泰山庙创建年代不详。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维修盂北泰山庙,现存建筑有正殿(元代)、西配殿(明代)、戏台(清代)、西耳殿(清代)。
盂北泰山庙
2015年,盂北泰山庙进行整体维修。

建筑格局

盂北泰山庙
盂北泰山庙,又名“西庙”,庙宇整体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41约米,占地面积约2050平方米。盂北泰山庙现存建筑有正殿(元代)、西配殿(明代)、戏台(清代)、西耳殿(清代)。

主要建筑

正殿

盂北泰山庙
正殿面阔三间,名曰”天齐殿“,进深四椽,梁架为前剳牵对三椽栿通檐用三柱,后檐金部使用托脚,单檐悬山筒板布瓦顶。前檐柱头铺作为四铺作插昂,华头子为三卷瓣,里转五铺作双抄,耍头为麻叶形,剳牵伸出檐外制成蚂蚱头。次间补间斗栱每间一朵,外转同柱头铺作,里转五铺作双抄。明间补间斗栱,除正出华栱外,栱两侧45度角线出斜栱一缝,耍头为昂式,里转五铺作双抄。后檐斗栱为一斗二升交麻叶,补间斗栱每间一朵。前檐柱头卷刹和缓。正殿装修为明间置板门,次间设直棂窗。殿内东西山墙绘有玉皇大帝出行图及回銮图的五彩壁画,后檐墙为山水卷轴壁画,现已残损不全,总计面积约50.4平方米。

西耳殿

西耳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五架梁通达前后通檐用两柱,单檐硬山仰合布瓦顶。

西配殿

西配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五架梁通达前后通檐用两柱,单檐悬山筒板布瓦顶。前檐柱头斗拱为三踩单昂,里转五踩双翘,平身科斗栱每间一攒,次间平身科斗栱与柱头斗栱相同,明间平身科斗栱除正出华栱外,栱两侧45度角线上出斜栱,后檐柱头斗栱为三踩单翘。平身科斗栱每间一攒。

戏台

戏台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五架梁对后双步梁通檐用三柱,单檐硬山顶。前檐斗栱为一斗二升交麻叶。

文物遗存

盂北泰山庙正殿清代壁画
盂北泰山庙正殿清代壁画
盂北泰山庙正殿清代壁画,其中东壁为东岳大帝出巡图,西壁为东岳大帝回宫图。经考证,这些壁画中的主要神祇与相关传世文献中的记载基本吻合,出巡图与回宫图中的神祇和鬼卒也基本能够一一对应,甚至连排列顺序都几乎一致。壁画的布局随墙体的构造而成为“凸”字形,东岳大帝位于整幅画面的中间,其他神祇和鬼卒排列在周围。壁画中人物的绘制技法为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技法,色彩丰富,纯度较高,主要以赭红、石青、石绿、栀黄等矿物质和植物颜料进行平涂,间或在勾线内晕染,以凸显立体感;而背景的山峰则运用中国画中皴擦、点染等相结合的绘画技法。这一系列的考证研究,对研究民间对东岳大帝的信仰及清代民间绘画艺术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泰山庙石碑
盂北泰山庙院内现存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立的《泰山庙文殊寺观音堂龙王圣母庙等碑》,记载画匠赵生贵施银壹两、张贤绪施银三钱;又清道光丁未年(1847年)立的《重修□□齐庙碑记》中载有画匠李生云等工匠。

文物价值

盂北泰山庙
泰山庙建筑虽然留存不多,但年代横跨元、明、清,经过几百年岁月的沉淀,独特的梁架结构、壁画技法对研究民间对东岳大帝的信仰及清代民间绘画艺术的发展都有参考意义。

保护措施

2016年,盂北泰山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盂北泰山庙入选名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盂北泰山庙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孙家庄镇西。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盂北泰山庙,路程约13.8千米,时间约24分钟。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