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溪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4 11:42

地名由来:原名“华兮”,为彝语“花絮”的谐音,有草木繁荣之意。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根据谐音改为华溪。

2019年12月,华溪镇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2019年3月,云南省科协确定华溪镇为2019年云南省“科普小镇”项目实施单位名单。

2013年7月,农业部认定华溪镇为第三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华宁柑桔)。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华溪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华溪原名“华兮”,彝语“花絮”之谐音,有花繁林茂,溪水长流之意。

位于玉溪市的东南部,县境南部的曲江河畔,地处东经102°50′—103°05′,北纬23°59′—24°08′之间。东与本县盘溪镇山水相连,南与建水县的利民乡隔河相望,西接通海县的里山乡、杨广镇,北靠本县的宁州镇,为两州市(红河州、玉溪市)三县(华宁、通海、建水)的交界处。镇政府驻地为华溪街,位于华盘公路的中间,距县城27公里,距盘溪26公里。全镇东西横越24.5公里,南北宽不足2公里,俗称“华溪一条槽”,土地总面积为140.1平方公里。

气候与土壤

华溪地处云贵高原的南缘,是一个低纬度高海拔的内陆南亚热带河谷地区,具有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光热资源丰富的气候优势。境内最高为拖白大山,海拔2232米,最低为与盘溪交界的大路竜村,海拔为1152米,相对高差1080米。由于海拔高差大,境内地形复杂,立体气候较为明显。多年平均年均温19.5℃,年降水量850—950毫米,年日照2100小时,平均相对湿度75—80%,无霜期300天。总体上雨热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干湿季节分明,雨季多集中于6-8月;低海拔地区热量充足,无霜期长,适种作物广泛,高海拔地区气温低,霜期长,适种作物单一。

土壤类型与气候和成土母质有关,从气候类型方面形成三大土壤类型,在海拔1300米以下为赤红壤区,海拔1300米以上2200米以下为红壤区,在赤红壤和红壤区分布着水稻土。不同的成土母质构成了不同的土壤亚类和土种。如沙壤土、涩红土、石渣子土、胶泥土、鸡粪土等,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是柑桔生产的最适宜区,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称号。

森林生态环境状况

华溪镇境内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有阳朝林场和观音山林场2个国有林场,全镇土地总面积为14110公顷,森林面积为10653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3605公顷、灌木林面积为5859公顷、经济林地面积为933公顷、竹林地面积为25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5.5%。全镇有林地面积达3255.5公顷,占陆地面积的23.10%,灌木林地4017.26公顷,占陆地面积的49.22%,水土流失面积每年以1000亩的速度递减。

旅游景点

万亩桔园。万亩桔园风光秀美,四季翠绿,尤以秋天金缀碧枝,美不胜收。漫步青青桔园,听桔林细语,闻果实幽香。沏一壶香茶,栖神物外,悠然自得,斟一杯醇酒,热情澎湃,笑谈风云。

邑阁冲。山水彝家——邑阁冲,位于华溪镇黑牛白村,这里翠竹丛丛、涧水淙淙、民居层层、植被茂密、自然淳朴,具有原始、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其山、石、水、洞、花卉、树木、竹林皆有,彝家风情、民俗文化让人留连忘返。

滇中第一峡。三岔河电站以东的曲江河悬崖峡谷,堪称“滇中第一峡”。其山、石、峰、溪、林结合成独具特色的幽谷景观。

拖白大山“十八道门”。拖白大山,山势雄峻,山顶平坦宽阔,登顶远眺,邻县崇山尽收眼底。这里更有引人入胜的神秘传说流传民间,历代封建名流竞相将此山选为风水宝地,百余冢古墓至今犹存,清代著名书法家阚褀之祖茔(当地人称十八道门)墓碑雄伟,穴选高地,颇为壮观。

方兴未艾的农家乐。吃农家饭住农家乐,体验桔园采摘乐趣,观林下养殖生态土鸡、上山览华溪全景、下河摸生态江湫,热情好客的彝族人民,将带您感受华溪独特的生态乡村旅游。

地貌景观

受历次地质运动断块抬高的影响和曲江及其支流沿断层纵向和横向切割,形成境内山脉绵延,沟谷纵横,高山、河谷、坡地相间交错的中山地貌。加之在地质运动过程中,原有的高原面受到破坏,地面支离破碎,地质疏松。原生植被破坏后,地面受地表水的切割与剥蚀,水土流失,泥石流加剧,农业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严重影响着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人口

华溪1999年撤乡建镇,下辖6个村民委员会47个村民小组51个自然村,2016年有户籍总户数4515户,户籍总人口13791人。有汉族、彝族、回族、蒙古族等10余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458人,占总人口数的57.3%。在总人口中,农业户为2714户,农业人口为8850人,占总人口的64.2%,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78亩。有劳动人口9438人,占总人口的68.4%,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8724人,占劳动人口的92.4%,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仅有714人,占劳动人口的7.6%。

经济状况

2016年,全镇经济总收入35173万元,比上年增长7.9%。实现镇内生产总值34660万元,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56元,增长11.8%,农业总产值达37710万元,比去年增加1794万元,增长5%。全镇主要产业为柑桔、烤烟、粮食、蔬菜、畜牧业、林产业和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配套的乡镇企业。2016年实现粮食总产311.58万公斤;烤烟实现产量62.51万公斤,完成55万公斤收购任务;蔬菜总产1204.5万公斤,完成经济收入1697万元;坚定柑橘产业支柱地位,强化重点病虫害统防统治,积极推进老病果园改造2530亩,黄龙病发病率从18.4%降到7.6%,稳定柑橘种植面积25198亩,实现柑橘产量6361.2万吨,实现产值27793万元,比上年增长0.6%。核桃种植16620亩,增长14.7%,产量达258.4吨,实现产值792万元。柿子发展平稳推进,种植面积达3214亩,产量1717.6吨,实现产值343万元。个体私营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从业户数达到530户,全年完成营业收入10513万元.

交通状况

华盘公路穿境而过。华盘公路是滇中经济区和滇南经济区的连接干线,它东出红河、文山、曲靖三地州,经广西出海,连接国际市场。西入玉溪、昆明,进入全省交通网。境内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特别是华盘高等级公路的修建,乡镇道路硬化率得到显著提高。随着整乡推进精准脱贫项目的实施,我镇各自然村实现全面道路硬化。

城镇建设与通讯

在小城镇建设上,通过围绕把华溪小城镇建设成为“旅游、度假、休闲、农副产品加工”的精品小城镇定位,整个工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已完成农贸市场、民族小广场、将军街、翠溪北路等硬件设施建设,并进行了绿化美化,新的柑桔批发市场正在建设当中。整个城镇基础设施和交通、通讯明显改善,城镇化水平达到30.2%。

教育、文化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在教育方面,有初级中学一所,村完小6所。据县教育局统计,到2016年末。在文化建设方面,镇内有镇级文化站一个,村级党员活动室6个,青年、妇女活动室5个,村民小组有科普文化活动中心6个;除县有线电视网外,还有村、社地面卫星接收站6座,电视差转台6座。有镇卫生院一所,村级卫生所6所。

民俗农特

华溪开发较早,明洪武年间,汉军即在境内扎营屯垦。清代初年逐渐沿曲江、华溪河两岸形成村落,自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开阜至今,已有240余年的历史。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具有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彝家乐、对山歌、祭龙节、火把节等展现给您的是一种原生态的彝家风情。

华溪柑桔、小铺子核桃、竹编工艺、林下养殖生态土鸡、华茄一号、花江湫、干米线、生态旱鸭,可供、可赏、可食的香橼、佛手等独具华溪特色的农特产品开发潜力较大,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吃、游、购、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云南蜜桔第一镇

华溪柑桔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规模,是华宁柑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溪的“命脉”产业。达到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以“早熟、优质”的产品特色走俏市场,华溪以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栽培为主的柑桔生产达到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至2016年底,全镇柑桔种植面积2.5万亩,百亩连片规模基地10块,年产柑桔6万多吨,7月下旬至10月中旬提供温州蜜柑产品,10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提供优质甜橙和椪柑产品,华溪柑桔产品以汁多、化渣、酸甜适中、口感好而倍受消费者喜爱。华溪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柑桔之乡”,堪称“云南蜜桔第一镇”。

春天,绿树白花,馨香四溢,随风扑鼻;夏天,林果初成,惹人喜爱;秋天,金缀碧枝,美不胜收;冬天,绿色依旧,让人忘却冬的凋零,感受勃勃生机。

历史沿革: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华溪开始设乡级行政建制,乡名贵填。

民国十年(1921年),更名华兮乡。

1952年11月,华溪从二区划出成立第五区。

1961年6月,成立华溪公社。

1987年,公社改华溪彝族乡。

1999年1月,华溪彝族乡改镇。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