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窟

安岳石窟

共 1213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1:44

历史沿革

2022年6月,在四川安岳石窟南部造像区,新发现一组明刻 “”摩崖造像。二十四孝是中国古代孝行教化的经典,多以图像形式保存于宋金墓葬、明清古建及绘画、戏曲中,以中原和山西地区最集中。在的日朝韩等国绘画、文学、寺院装饰中也颇流行,以石窟造像出现于寺院的此为首例,弥补了二十四孝文化流变史中的重要缺环。
2024年10月,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开放,展示中心是一个集石窟数字保存、展示、利用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安岳“古、多、精、美”的石窟资源,为游客提供一站式观摩体验。预计年接待能力达120万人次,并有望带动3000余人就业。

石窟组成

国家级文保单位

省级文保单位

市级文保单位

黄桷大佛
黄桷大佛全貌
时代:唐 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安岳县城西北十六公里的黄桷铺福应山石岩之上。佛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有一千三四百年历史.
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依岩雕成。像高16米,头顶安坐于5米高的莲花座上,面相丰盈,神态端庄慈祥,身着通肩袈裟,内衬轻薄佛衣,结,造像古朴大方,为四川八大佛之一。大佛周围有完好的10余龛约60躯摩崖造像。均系唐代造像。后有一直径两米多的大,黄桷大佛因此得名,1961年7月13日公布为四川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古人为蔽风雨侵蚀,特建依岩佛阁重叠而上,大佛端座阁中,保护十分完好,1959年大佛寺建筑被折修学校,林木全被砍光,1966年文化大革命,保存完好的大佛头像被人炸毁,仅存正身和碑刻数通及岩边两棵小黄桷树。1985年成立大佛,修复了大佛头像,已失原貌。1989年列入安岳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资阳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县级文保单位

保护措施

2022年4月,四川安岳县出现强降雨、大风、冰雹交替的极端天气,城区最大降雨量达113.4毫米,风速达13级37.4米/秒,为安岳县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风速,在四川都属罕见。此次极端天气,对安岳石窟尤其是塔坡摩崖造像和上大佛摩崖造像的保护设施、周边环境、文物本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出现文物赋存区树木倒塌、保护设施破损、文物本体遭流水冲刷等问题,部分保护设施丧失保护功能,亟需开展灾后抢险工作。根据此次灾害情况,四川省文物局及时向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提出使用社会捐助资金对塔坡和上大佛摩崖造像进行抢险排危。
2023年10月,同意资助四川安岳石窟2个文物保护单位的抢险排危。这是四川石窟寺文保项目在2023年首次获得中国文物保护基金资助,也是安岳石窟首次获得该项基金资助。下一步,安岳石窟研究院将依法合规组织执行方,按照核准后的《塔坡上大佛摩崖造像保护建筑修缮设计及环境整治方案》尽快组织施工,全过程接受省、市文物部门的监管,尽快全面消除塔坡和上大佛摩崖造像的安全隐患。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