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埔古厝

共 5282字,需浏览 11分钟

 ·

2024-05-24 10:43

历史沿革

坂埔古厝建筑群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
2017年,泉州市人民政府拨出城乡石结构房屋改造专项资金105万元,用于坂埔古厝规划编制、保护性修缮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住环境改善等工作。
2018年,英都良山村委托清华大学海峡研究院编制了《南安市英都镇良山村坂埔保护与发展规划》,对良山村内的传统历史要素进行了全面的调研梳理,针对性提出历史文化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

建筑格局

坂埔古厝建筑群
坂埔古厝建筑群总体保存较好,背山、面田、临河,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约55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规模不等的三开间、五开间二落或三落大厝,院落带有单边或双边护厝,屋面为燕尾硬山、悬山式,屋架以穿斗式为主,局部抬梁结构,建筑类型包括民居、祠堂等,具有闽南典型建筑风格。现存顶点金、棋盘厝、箭楼居、在中堂、若莲居、思源居、康美居、存善堂、顺兴居、含章堂、封君祠、近贤堂、德美居等十三座大厝。这些建筑东西以箭楼居、在中堂、下点金、若莲居组成横线,南北以思源居、康美居、存善堂、顺兴居、含章堂、封君祠、近贤堂等多座建筑为组成竖线,中以思源居为交点组成“曲尺”造型;南北以箭楼居、在中堂、下点金、若莲居四座建筑组成为“箭”形,东西以顶点金、康美居、思源居等建筑为弧形的“弓”,以思源居为弓、箭的交点组成“弓箭”布局造型。

主要建筑

顶点金
坂埔古厝—顶点金
顶点金,建于清乾隆年间。平面布局为单进两落五开间带双护厝,建筑面积约577平方米。主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前厅、天井、大厅。前落,硬山顶,穿斗式木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五檩带前廊。建筑雕刻精美,题材多样。柜台脚、地牛作兽蹄形,对看墙砖雕饰瓶、鼎纹饰,槛墙上方中垛饰八仙人物图案,大门两侧中垛饰螭虎团炉纹木雕,檐下吊筒、雀替雕刻手法、线条流畅。
前厅后为天井,呈长方形,花岗岩条石铺设。天井两侧各有厢房一间,穿斗式木构架,进深六檩带前廊。过天井为大厅,硬山顶,穿斗式木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前廊后轩。主建筑左右两侧为护厝。护厝为卷棚硬山顶,五开间,进深七檩,采用硬山搁檩做法。厝前有长方形埕,以条石为砛,中铺石,两旁铺红砖。埕前有长方形水池。顶点金布局工整,红砖白石,雕梁画栋,充分体现了泉州地区古建筑巧、美、秀、雅的风格。
棋盘厝
坂埔古厝—棋盘厝
棋盘厝,建于清乾隆年间。平面布局为二进三落带后书房,建筑面积约303平方米。
中轴线上依次为前厅、前天井、中厅、后天井、后厅。前后落中间的竖长方形天井,犹如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天井两侧的厢房以此为轴线,对称排列。
在中堂
坂埔古厝—在中堂
在中堂,建于清乾隆年间。平面布局为两进三落五开间单侧带护厝,建筑面积约742平方米。主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下厅、前天井、中厅、后天井、后厅。下厅,硬山顶,穿斗式木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七檩。下厅后为前天井,呈长方形,花岗岩条石铺设。
前天井东西两侧各有厢房一间,穿斗式木构架,进深七檩。前天井后为中厅,硬山顶,穿斗式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九檩,雕饰精美。中厅后为后天井,花岗岩条石铺设,后天井东西两侧各有厢房一间,穿斗式木构架,进深六檩。后天井后为后厅,硬山顶,穿斗式木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护厝位于北侧,由院墙分为前后两院,前院三间,后院五间,建筑为卷棚硬山顶,进深七檩,采用硬山搁檩式。
若莲居
坂埔古厝—若莲居
若莲居,建于清乾隆年间。平面布局为二进三落五开间带单护厝,建筑面积约568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土木结构,红砖白石,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灰瓦屋面,燕尾屋脊,脊角上翘。
若莲居主建筑中轴线依次为下厅、前天井、中厅、后天井、后厅。下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檩,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外墙立面以规则六边形石板和红砖砌筑,中设花格窗和直棂窗。大门内凹作“凹寿”式,石质门槛,木质门框。前天井呈长方形,条石铺设。前天井左右两侧各有厢房一间,进深七檩。中落面阔五间,进深十檩,前廊后轩,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中落明间为大厅,两侧为次间、稍间。中、后落中为后天井。过后天井即为后落,现面阔三间,进深五檩,檩搁置于实体墙上。主建筑东侧连护厝,共有四间,进深七檩,采用硬山搁檩式,卷棚硬山顶。建筑前有长方形禾坪。
思源居
坂埔古厝—思源居
思源居,建于清乾隆年间。平面布局为单进两落五开间带单护厝,建筑面积约252平方米。主建筑为土木结构,红砖白墙,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灰瓦屋面,脊角上翘,曲势优美。
思源居主建筑中轴线上自东北朝西南依次为门厅、天井、正厅。前落,面阔五间,进深五檩,穿斗式木构架。大门内凹作“凹寿”式。前落、后落中为天井,天井呈长方形,以红砖人字砌铺设。天井两侧各有厢房一间,进深六檩,檩搁置于实体墙上。后落面阔五间,进深七檩带前廊,穿斗式木结构,硬山顶。主建筑东侧连护厝。护厝,乱石砌筑墙裙,红砖墙面,共四间,进深五檩,卷棚硬山顶。
康美居
坂埔古厝—康美居
康美居,建于清乾隆年间。平面布局为单进两落五开间带双护厝,建筑面积约514平方米。主建筑为土木结构,红砖白墙,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灰瓦屋面。
康美居主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天井、正厅。前落,面阔五间,进深七檩,穿斗式木构架。大门内凹作“凹寿”式。前落、后落中为天井,天井呈长方形,以红砖铺设。天井两侧各有厢房一间,进深七檩,硬山搁檩式。后落面阔五间,进深八檩,前廊后轩,穿斗式木结构,硬山顶。主建筑两侧连有护厝。两侧护厝各有五间,进深八檩,卷棚硬山顶。
存善堂
坂埔古厝—存善堂
存善堂,建于清乾隆年间。平面布局为单进两落五开间,建筑面积约191平方米。主建筑为土木结构,红砖白墙,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灰瓦屋面。
存善堂主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天井、正厅。前落,面阔五间,进深五檩,穿斗式木构架。大门内凹作“凹寿”式。前落、后落中为天井,天井呈长方形,以红砖人字砌铺设。天井两侧各有厢房一间,进深六檩,硬山搁檩式。踏上条石铺设的台明即为后落,面阔五间,进深七檩,穿斗式木结构,硬山顶。
顺兴居
坂埔古厝—顺兴居
顺兴居,建于清乾隆年间。平面布局为单进两落五开间带单护厝,建筑面积约339平方米。主建筑为土木结构,红砖白墙,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灰瓦屋面。
顺兴居主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天井、正厅。前落,面阔五间,进深五檩,穿斗式木构架。大门内凹作“凹寿”式。前落、后落中为天井,天井呈长方形,以红砖人字砌铺设。天井两侧各有厢房一间,进深七檩,硬山搁檩式。踏上条石铺设的台明即为后落,面阔五间,进深七檩,穿斗式木结构,硬山顶。主建筑西北侧连有护厝。护厝由乱石砌筑墙裙,土坯墙面,共五间,进深七檩,卷棚硬山顶。
含章堂
坂埔古厝—含章堂
含章堂,建于清乾隆年间。平面布局为单进两落五开间,建筑面积约268平方米。
含章堂主体建筑为土木结构,红砖白墙,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灰瓦屋面。主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天井、正厅。前落,面阔五间,进深七檩,穿斗式木构架。大门内凹作“凹寿”式。前落、后落中为天井,天井呈长方形,以红砖人字砌铺设。天井两侧各有厢房一间,进深七檩,檩搁置于实体墙上。踏上条石铺设的台明即为后落,面阔五间,进深九檩,穿斗式木结构,硬山顶。
封君祠
坂埔古厝—封君祠
封君祠,建于清乾隆年间。平面布局为单进两落五开间,建筑面积约254平方米。
封君祠主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天井、大厅。踏上石台阶即为步口廊,斗拱承托出檐,吊筒、雀替雕刻精美。大门门槛、门框、门簪为石质。进石框大门即为门厅,面阔五间,进深六檩带前廊,抬梁式木构架,屋顶为悬山式,燕尾脊。门厅、大厅中为天井,天井呈长方形,中间铺设条石,两旁铺设红砖。天井两侧为回廊,进深四檩,抬梁式木构架。踏上条石铺设的台明即为大厅,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前廊后轩,抬梁式木结构,悬山顶,燕尾脊。封君祠,燕尾脊,白墙红砖,特别是石块、红砖混砌形成的“出砖入石”墙面,独具闽南传统建筑风格。
近贤堂
坂埔古厝—近贤堂
近贤堂,建于清乾隆年间。平面布局为单进两落五开间,建筑面积约216平方米。
近贤堂主建筑为土木结构,红砖白墙,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灰瓦屋面。主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天井、正厅。前落,面阔五间,进深五檩,穿斗式木构架。大门内凹作“凹寿”式。前落、后落中为天井,天井呈长方形,以青砖铺设。天井两侧各有厢房一间,进深六檩,采用硬山搁檩式。后落面阔五间,进深七檩,穿斗式木结构,硬山顶。
德美居
坂埔古厝—德美居
德美居,建于清乾隆年间。平面布局为二进三落五开间带双护厝,建筑面积约806平方米。
德美居主建筑为土木结构,红砖白石,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灰瓦屋面,燕尾屋脊,脊角上翘。主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下厅、前天井、中厅、后天井、后厅。前落,面阔五间,进深七檩,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外墙立面以规则六边形石板和红砖砌筑,中设花格窗和直棂窗。大门内凹作“凹寿”式,石质门槛,木质门框。前、中落中为前天井,天井呈长方形,条石铺设。前天井左右两侧为厢房,进深六檩。中落面阔五间,进深九檩,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中、后落中为后天井。后天井两侧各有厢房一间,进深六檩。后落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檩搁置于实体墙上。主建筑两侧连护厝,每侧九间,进深六檩,卷棚硬山顶。
箭楼居
坂埔古厝—箭楼居
箭楼居,建于清乾隆年间。平面布局为两进三落五开间,建筑面积约482平方米。
箭楼居主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下厅、前天井、中厅、后天井、后厅。下厅,硬山顶,穿斗式木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七檩。下厅后为前天井,呈长方形,花岗岩条石铺设。前天井东西两侧各有厢房一间,穿斗式木构架,进深七檩。前天井后为中厅,硬山顶,穿斗式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九檩,雕饰精美。中厅后为后天井,花岗岩条石铺设,后天井东西两侧各有厢房一间,穿斗式木构架,进深六檩。后天井后为后厅,硬山顶,穿斗式木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七檩。

历史文化

建造历史
坂埔洪光乘之子洪开泰,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科乡试,高中举人,又遇大挑,恩授广东嘉应州正堂。在任期间,忠君爱民,和睦乡绅,兴修水利,发展农耕,政绩颇丰。父以子贵,圣上嘉奖,敕封其父洪光乘儒林郎、嘉应州司马,并追赠已故祖父洪承雅儒林郎。洪开泰之父洪光乘被当地人称为“封君公”。因人口增加,居住空间有限,洪开泰、洪光乘父子遂建造如弓如曲布局的十三座民居。

文物遗存

牌匾
牌匾
顶点金大厅中间翘头桌上方悬挂“拿督斯里”(爱国侨胞洪恭兰先生获马来西亚联邦表彰的称号)“太平绅士”(澳大利亚联邦总督颁发给洪恭兰之子洪永裕)“公共服务星章勋条”(新加坡政府颁给洪恭兰先生)三块牌匾,彰显翁山洪氏族人在海外取得的成就。

文物价值

顶点金雀替和木雕
坂埔古厝是闽南传统建筑的优秀代表作,两百多年历史,虽部分修缮,仍保存清代的建筑样式。白石墙裙,红砖砌壁,运用平雕、透雕、圆雕等多种技法。部分民居立面以闽南传统“出砖入石”营造技法砌筑墙面,美观且具有地方特色。
坂埔古厝是闽南民众生活居住、聚落格局布置的重要范例。十三座大厝互相毗邻,总体呈曲尺形布局,背山、面田、临河,布局合理,体现了古人布局营建的智慧。建筑的选址及朝向讲究,建筑群及周边的山、水、田构成有机的整体,村庄以坂埔古厝为中心点,建筑向四周扩散,整个村落空间自然流畅,动静相宜。
坂埔古厝见证了坂埔洪氏族人的繁荣发展,是联系海外华侨的重要纽带。坂埔古厝是在乾隆年间,由翁山洪氏的第三代族人迁居建设,延续已二十五代。坂埔古厝见证了洪氏族人两百多年的历史,是清代洪氏族人繁荣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每座建筑命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见证了洪氏族人崇文的思想理念,记载了一部完整的族人奋斗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坂埔古厝也是联系海内外侨胞的重要纽带。
坂埔古厝为研究聚落建筑空间格局营造提供了实物资料,不仅是典型的闽南地区传统建筑,也是重要的涉侨建筑,同时也是一部闽南民众奋斗与繁荣的发展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坂埔古厝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坂埔古厝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良山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坂埔古厝,路程约24.4千米,用时约42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