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军垦旧址

共 1996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2:19

历史沿革

1951年至1954年,陶峙岳、张仲瀚办公居住旧址是石河子新城建设和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指挥中心之一。1995年,以陶峙岳、张仲瀚办公居住旧址为依托建成的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由一位上海工程师设计,1952年5月,动工;同年9月落成。2004年,改扩建成为“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当年10月1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开馆并举行了揭牌仪式。2010年,博物馆二次改造陈列。同年5月1日,重新开馆。
新城兵团小礼堂(人民电影院)始建于1952年,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基建处设计并组织施工,于1953年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新疆和平解放三周年时落成并投入使用。2015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古迹保护中心对小礼堂按照功能和原貌进行了整体维修和复原。2016年年初,完成全部保护工程。

建筑格局

综述
石河子军垦旧址,包含第二十二兵团机关办公楼旧址(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新城兵团小礼堂(人民电影院)、陶峙岳、张仲瀚办公居住旧址三处建筑。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以新中国屯垦戍边革命历史为主要研究及陈列内容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机关办公楼,曾是石河子的第一幢高楼,又被称为“军垦第一楼”。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属于典型的仿苏式建筑,整体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10米,南北宽约46米,占地面积约4829.9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703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约1300平方米。整个外墙体刷砖红色涂料,修建时所使用的红砖、红瓦是咱们的军垦战士自己一块块打土坯、烧制成的,红砖中间有“ZZ”字样,代表着二十二兵团。博物馆展览由序厅和基本陈列组成。序厅由一幅由1952年毛泽东主席向驻疆部队发布的命令、雪山、胡杨树组成的巨幅木刻浮雕引入,包含前言、兵团14个师简介、兵团农牧团场分布图、二、六军进军新疆示意图及两个沙盘。基本陈列分为:军垦序曲、凯歌进疆、艰苦创业、激情燃烧、三个队的作用、继往开来再铸辉煌、亲切关怀、王震将军办公居住场景复原、《屯垦戍边》半景画、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兵团辉煌成就的虚拟演播厅十大部分,采用实物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了场景复原、等比微缩场景、人物雕塑、硅胶人物像、油画、国画等艺术手段,共展出实物900余件,图片1000余幅,再现了兵团创建、发展的全过程。
新城兵团小礼堂
新城兵团小礼堂(人民电影院)
新城兵团小礼堂建筑结构复杂,建筑质量较高。建设礼堂用的土块和砖瓦等材料,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所有的材料都是战士们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制作的。
陶峙岳、张仲瀚办公居住旧址
陶峙岳、张仲瀚办公居住旧址
陶峙岳、张仲瀚办公居住旧址位于石河子市中心的北子午路与西环路交叉口。旧址为土木结构平房,共有大小房屋16间。11间陈列展室,陈列面积200余平方米。整个展览运用硅胶人物塑像7尊,共展出文物93件,图片、文字图版150幅,运用光、电、影像解说等手法,展示了半个世纪前,生活战斗在北疆玛纳斯河流域、准噶尔盆地周围,这支特殊部队的光辉历程。总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46平方米,陈列面积约168平方米。

文物遗存

百衲衣
百衲衣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内陈列的这件军大衣上补满了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补丁296块。由曾经和将军一起进疆的老军垦战士王德明在1995年捐献给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王德明老人一辈子没舍得扔掉的破旧衣物,成为了那段峥嵘岁月的见证。这件打着296块补丁的军大衣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大号坎土曼
大号坎土曼
大号坎土曼,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革命文物,用炮弹壳制成。
“嘎斯69”吉普车
“嘎斯69”吉普车
“嘎斯69”吉普车,国家一级革命文物,陶峙岳司令员曾经乘坐过。

价值意义

石河子军垦旧址是石河子乃至兵团最具纪念意义的建筑之一。凝结了几代军垦人的智慧与血汗,它特色鲜明,记录了石河子的艰难与辉煌。石河子军垦旧址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是弘扬兵团精神的主要阵地。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石河子军垦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石河子军垦旧址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

交通信息

自驾: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石河子军垦旧址,路程约4.2千米,用时约8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