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广东省汕头市西郊,建于1985年,于1986年竣工开放,是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8年11月,被列入汕头市第一批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是一处地理科学体验处,也是一处旅游点,为汕头八景之一。这里每年夏至都能看到“立竿不见影”的天文现象。
自然环境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文历史
历史发展
1983年4月,广东省地理学会联合广东省天文学会、广东省测绘学会,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建议下广州市、封开县和汕头市兴建北回归线地理标志。
1983年5月至1984年3月,广东省地理学会联合省天文、测绘学会组织专家多次赴汕头市实地踏勘,汕头市的北回归线标志塔,由汕头市政府筹建;广东省地理、天文、测绘三学会协助各市、县设计北回归线标志。
1985年10月7日,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动工兴建。
1986年6月20日,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主体工程竣工。
1996年6月22日,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揭幕,同时向公众开放。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坐落在汕头市鸡笼山上。标志塔高13.6米,底宽30米,由基座、支柱和地球模型三部分组成。标志塔基座为天坛式,分三层,第一、二层,各高1.33米,各分九级台阶,顶层高0.30米,只一级台阶连接平台,平台铺上花岗岩石板,并从东向西用黑色大理石铺设一道黑线象征着北回归线。
标志塔支柱为两个“北”字型承重水泥支架,以钢筋混凝土柱为依托,镶上磨光的汉白玉石片。高8.60米,不论从那个方向望,均呈明显的"北"字,突出北回归线主题。地球模型在标志塔的上部,由支柱支撑,直径5米,球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球面贴上黄、蓝、白各种颜色的玻璃马赛克,球面标绘世界轮廓图,其中中国版图十分显眼,海陆分明,球心垂直贯穿直径40厘米长5米的不锈无缝钢管,可仰窥蓝天。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中有一直径24厘米的不锈钢管,指向天顶,垂直地平面,贯穿地球模型表面,作夏至日正午检验太阳直射用。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既是一处地理科学体验处,又是一处旅游点,更是为汕头八景之一,这里每年夏至都能看到“立竿不见影”的天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