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汶上县

共 7716字,需浏览 16分钟

 ·

2020-01-01 00:00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县经济运行稳定恢复,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人民福祉水平持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一、综  合

经济发展好于预期。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225.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29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85.93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00.33亿元、增长6.6%。

 

 

 

 

 

 

按行业分,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42.61亿元、增长2.6%;工业增加值78.41亿元、增长2.1%;建筑业增加值7.56亿元、下降2.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9.15亿元、增长9.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32亿元、增长2.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77亿元、增长0.4%;金融业增加值10.47亿元、增长7.8%;房地产业增加值6.06亿元、增长2.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7.2亿元、增长5.9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5:39.2:43.3调整为17.4:38.1:44.5,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发展良好。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0070户、增长25%,其中私营企业2848户、增长4%,个体工商户6883户、增长29%,农民专业合作社339户、增长637%。年末在营市场主体69021户,其中私营企业15243户、个体工商户5223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540户。全年新增“四上”企业8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37家,资质内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新增8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新增2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新增9家。

动能转换成效显著。新动能投资加快,“四新”产业投资增长57.9%,占全部投资比重65.7%,占比较上年提升23.8个百分点。“四新”经济加快成长,实现增加值53.14亿元、增长20.7%,占GDP比重较上年提升3.1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全年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净增13家,总数达到41家。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7.6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0.31%。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县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2.61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农业增加值18.99亿元、林业增加值0.43亿元、牧业增加值19.82亿元、渔业增加值0.0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32亿元,同比增长4.9%。

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9.79万亩、增长0.5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69.16万亩、增长14.6%,秋粮80.63万亩、下降0.02%。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05万亩、增长6.2%;棉花种植面积0.13万亩、增长2.2%;蔬菜种植面积7.24万亩、下降6.9%;瓜果种植面积0.31万亩、下降4.2%。

农作物产量保持稳定。全年粮食产量67.87万吨、增长1.2%,单产为453.11公斤、增长0.7%。其中夏粮单产为477.57公斤、增长4.7%,总产量33.03万吨、增长6.0%;秋粮单产为432.13公斤、下降3.0%,总产量34.84万吨、下降3.0%。油料总产7070.95吨、下降0.8%;棉花总产119.73吨、增长11.2%;蔬菜总产21.94万吨、下降4.1%;瓜果总产1.01万吨、下降12.5%。

林业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全县新增造林面积667公顷;其中用材林450公顷、经济林57公顷、防护林160公顷。四旁(零星)植树2万株,更新造林300公顷,未成林、成林抚育面积267公顷,育种育苗面积117公顷。木材采运量到达21648立方米。成功申报白石昙山规模化生态林场,建设完成9个绿满乡村示范村,55个重点村。

畜禽供应基本充足。年末生猪存栏35.21万头、增长17.6%,出栏39.38万头、下降27.0%。猪牛羊禽肉产量42985.6吨、下降36.1%,其中猪肉3.28万吨、下降29%;禽蛋产量41655.6吨、下降35.4%;奶类产量61023.9吨、增长31.8%。

渔业产量平稳增长水产养殖面积52公顷、增长4.0%;水产品产量442吨,比上年增长108吨,其中鱼类209吨,比上年增长25吨。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年末农机化率95.0%。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39726千瓦、增长1.74%,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883259千瓦、汽油发动机动力6531千瓦、电动机动力249936千瓦。拖拉机8278台。联合收获机6693台,其中稻麦联合收获机4646台、玉米联合收获机2047台。排灌动力机械31140台。播种机5656台。机耕72142.57公顷,其中小麦机耕44101.31公顷。机播109986.94公顷,其中小麦机播46107.31公顷。机收106649.34公顷,其中小麦机收46107.31公顷。机电灌溉面积93926公顷,机械植保面积42200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79.97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64.47万亩。全县规模以上机电井达到14577眼。全县自来水入户率为99.6%,受益村数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10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3家,其中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3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7.86亿元,同比下降2.29%;利润实现10.61亿元,同比下降31.18%。按门类分,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8%,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1.7%。

建筑业生产小幅增长全县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共4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1.9%。分结构看,建筑工程产值19.97亿元、增长5.05%,占建筑业总产值的95.1%;安装工程产值0.82亿元、下降12.77%,占建筑业总产值的3.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15.4%,第二产业增长2.2%,第三产业下降9.9%,一、二、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为9.05:66.63:24.32。全县工业投资增长2.3%,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39.3%。民间投资增长12.5%。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15.21亿元,同比下降7.0%。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36.6万平方米,销售面积56.2万平方米,房屋销售额26.82亿元。

五、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31亿元,同比下降1.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86.31亿元、下降1.4%;乡村实现零售额44亿元、下降1.1%。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5.17亿元、增长12.9%;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5.52亿元、下降0.9%;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2.22亿元、下降13.5%;住宿业实现营业额7.4亿元、下降5.1%。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县进出口总额完成14.65亿元,同比增长53.6%。其中,出口总额完成13.05亿元、增长64.3%;进口总额完成1.6亿元、增长0.3%。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322万美元、增长418.3%。

六、旅游业

旅游行业逆势前行受疫情的影响,旅游消费出现下滑,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74万人次,同比下降25.0%;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8.92亿元,同比下降25.0%。全县共有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5处,5处省级旅游强乡镇,21个旅游特色村。旅行社(含营业部)17家。白石镇昙山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七、 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55318万元,同比增长3.5%。税收收入完成138083万元、增长1.6%,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8.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91399万元、增长3.0%,教育、科技、文化、社保、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33.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5.3%,民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金融市场运行良好。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7.92亿元, 较年初增加42.69亿元。其中住户储蓄余额285.49亿元,较年初增加32.5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3.1亿元,较年初增加35.63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92.64亿元,较年初增加12.1亿元。金融系统综合存贷比为55.2%,较上年同期提高3.71个百分点。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年各类保费收入102447万元、增长14.0%。其中,人身险保险(寿险)金额69140万元、增长7.1%;财产险保险(财险)金额28426万元、增长12.4%。

八、交通运输、邮政通信业

交通路网建设更趋完善。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06公里。其中,县乡村公路通车里程1753公里,占全县通车里程的92.0%;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2.8公里。

邮政电信稳步发展。全年邮政业务量完成9804.2万元(不包含邮政银行)。年末交换机总容量15.28万门。其中,农话交换机总容量7.66万门、市话交换机总容量7.62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2万户。全县互联网用户达到20.44万户。移动电话(手机)放号数10.44万个,移动电话(手机)用户达到62.27万户。电信业务总量完成34016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共有基础教育校(园)数378所。其中,幼儿园249所,小学104所,初级中学2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普通高中2所,特殊教育(聋哑)学校1所。各类基础教育学校(园)招生36073人,在校生132636人,毕业生32206人。其中,学前教育招生13132人,在校生39594人,毕业生11277人;小学招生9686人,在校生56946人,毕业生9659人;初中招生9350人,在校生24654人,毕业生7764人;普通高中招生3892人,在校生11285人,毕业生3506人;特殊教育(聋哑)学校招生13人,在校生157人。各类基础教育学校(园)教职工数共10470人。其中,幼儿园3942人,小学3390人,初中1905人,九年一贯制学校293人,普通高中921人,特殊教育(聋哑)学校19人。各类基础教育学校(园)专任教师数共8123人。其中,幼儿园1961人,小学3336人,初中1742人,九年一贯制学校273人,普通高中793人,特殊教育(聋哑)学校18人。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师生比为1:17.07。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师生比为1:12.24。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师生比1:14.23。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招生879人,在校生2568人,毕业生820人。教职工147人, 其中,专任教师141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师生比1:18.21。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县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占GDP的比重为0.85%(2019年)。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20余次,签订合作协议8项,签约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10人,引进外国专业人才(B类)7人。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农科驿站2家、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处、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全县共有8个科技项目获得立项支持,获批省中小微企业竞技行动优胜奖3家、市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业企业类二等奖1项、高效生态农业类三等奖1项、创业项目类三等奖2项。全年对上争取企业研发经费补助、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等项目及政策资金1248万元。全年申请专利1005件,其中发明专利113件;共授权845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完成企业专利资押贷款15笔,共920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欣欣向荣全县拥有县文化馆1处、县图书馆1处,县文化馆、县图书馆为国家一级馆。入列县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95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24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4项。积极推进“以文化人”工程,排演山东梆子现代戏《致富路》,以扶贫真实人物事迹为蓝本,展现了新时期扶贫干部在扶贫攻坚工作一线的感人事迹。新创和复排山东梆子戏曲《牧羊圈》《对花枪》。全县各庄户剧团围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脱贫攻坚等时代主题,创作并演出精品剧目26部。成功承办第十三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暨山东省第八届戏曲红梅大赛。年末广播人口、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100%和99.3%。

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3个,其中公立医院2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处,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1处,卫生学校1处,皮肤病防治站1处,结核病防治所1处,康复医院1处,乡镇卫生院13处。全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职在编卫生技术人员2056人。全县各类公共卫生机构有卫生技术人员3665(不含诊所)人。其中,执业医师883人、执业助理医师285人、注册护士1295人。实有床位2883张。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向市级以上运动队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42人。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为30个行政村、8个社区配备和更换维修健身器材;积极争取体育彩票公益金100余万元,为9个行政村配建健身器材。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在全县组建了29支训练队伍,参加业余训练人数达到350人。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和安全生产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新改建城区道路10条、9公里,铺设雨污分流管网18公里。完成城区坝口家园(坝口片区、供电公司南片区)、南市街家园、东关新城51栋3327套回迁楼建设。城区园林绿地总面积达到1109.5公顷;城区绿地覆盖总面积为1224.72公顷,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达到1012.1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7.3%;城区人均公共绿地19.9平方米。全年生活垃圾清运量60996吨,其中集中焚烧处理垃圾达到60996吨,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城区供水普及率100%。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达到600万平方米。新增天然气用户1.3万户。全面完成农村30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建设任务,195座新建改造农村公厕全部投入使用。

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全年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5%,优良天数为257天。34台燃气锅炉完成低氮改造。泉河牛庄闸出境断面水质年平均浓度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要求。

安全生产总体稳定。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0起,死亡0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年末全县总户数239601户。年末户籍总人口824380人,其中18岁以下的190377人、60岁以上的144231人。全年入户出生人口8493人(当年实际出生人口7061人),出生率为8.74‰;死亡人口4433人,死亡率为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4‰。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86元,同比增长3.6%;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78元,同比增长1.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64元、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557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13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159元、增长2.2%。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年末全县从业人员48.78万人。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0.77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8.20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414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989人。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2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全年共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82825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3601人,征缴养老保险费36033万元,为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47178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625人,征缴养老保险费25202万元,为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45971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99032人,征缴养老保险费19747万元,发放养老金25191万元;企业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4359人,共征缴保费800万元,支付保险待遇238万元;机关事业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778人,征缴保费401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2153人,征缴保费654万元,支付额1369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8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4.3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共收缴保费2.16亿元,支付医疗保险待遇9932.72万元,支付生育保险待遇1027.62万元,划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9448万元,合计支出2.05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8.73万人,参保率达99.9%,收缴保费5.49亿元,支付医疗保险待遇5.15亿元。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建成日间照料中心3处、农村互助养老院3处;年末全县14处乡镇敬老院供养床位总数1254张,全部达到省养老机构等级划分A级及以上标准。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98元。集中供养特困人数653人,分散供养特困人数2314人,分别发放供养资金786.3万元、1706.2万元。

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19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37元。全县救助城市低保对象491人,全年发放城市低保金288.3万元;救助农村低保对象18312人,发放救助金7652.2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和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研究与试验发展(R&D)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浏览 5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