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灵镇
地名由来:钟灵镇因境内有钟灵山而得名。
2019年12月,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认定钟灵镇为重庆市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茶叶)。
钟灵乡位于秀山县城西南面,距县城22公里,与贵州省松桃县冷水乡接壤。全乡幅员面积174.68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000多人,人均纯收入3300多元。全乡拥有可耕地面积80,000余亩,有天然林160, 000余亩,生态保护良好,是一个天然的氧吧。
相关介绍
钟灵乡有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0多个民族杂居,以自然村寨的形式散布于山间林中,这里的土家族吊脚楼别具特色。人民热情好客,多民族文化交融,能歌善舞,有浓情酽酽的土家山歌,幽默滑稽的花灯歌舞,热情豪放的苗乡摆手舞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
钟灵乡盛产金银花、茶叶,享有“重庆市金银花之乡”的美称。2003年重庆茗叶药业有限公司在该乡建立“GAP”实验基地300余亩,对银花的品质、药性、生长规律、自然属性进行研究,同时还建起了以银花为主的中药材综合服务社,为银花基地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2006年6月被重庆市人民0命名为“重庆市金银花之乡”。
钟灵乡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坚持“产业强乡,生态立乡”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银花、茶叶为主的特色产业。2002年起,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先后引资建成钟灵茶厂、茗叶药业有限公司、灵峰药业有限公司、鼎元药业有限公司等以银花加工为主的药材加工厂。经过8年的发展,建起了以钟灵湖为中心,6公里为半径的茶叶基地,以太阳山脉为轴心,长达40公里的银花长廊,现已有银花基地20,000余亩,现在是湖周种茶,山上种花,形成了家家有银花,户户是基地的产业格局,银花产业现已是钟灵乡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鲜花产量达32000吨,仅此一项的产值达2600余万元。
钟灵湖四周青山环抱,雾气缭绕,茶园簇拥,鹤影翩翩,风光旖旎。其容量达3300万立方米,承担着全县近20万人的饮水重任,在防汛、供能、饮水、生态改善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处于雄伟的太阳山脉腹地的钟灵乡,风景秀丽,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太阳山主峰——椅子山海拔1631米。这里常年云雾缭绕,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呈山下烈日炎炎,山上凉风习习的独特气候,有‘山上山下两重天’之说。是重庆市0划定的“市级自然保护区”。
钟灵的植物种类繁多,植被以乔木针叶林和灌木阔叶林为主,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山上有珙桐、红豆杉、银杏、桫椤等珍稀树种,有年越300年的古杉群,历经800年风霜的珍奇红豆杉,特别是龄逾千年的古银杏树,其树枝繁叶茂,呈一母九子合生状,王高40余米,树冠覆地约250平方米,有“中国银杏王”之美誉。其叶似玉绿,汁浓如乳,当地农人称之为神树。这棵罕见的树中之王有关专家、学者根据银杏树所处环境、地理、水文等有关史料考察论证,认为此树生长至少在一千八百年以上。被誉为“古生物活化石”。
历史沿革:
清乾隆元年(1736年),秀山划分为11里,境域属邑梅里。
民国三年(1914年),建钟灵乡。
民国十六年(1927年),属第三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属第五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属第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第六督导区。
1949年,属第五指导区。
1951年10月,属第二区。
1953年,钟灵分为钟灵、龙唐、凯堡、革里、中溪、黄腊、红砂7乡。
1956年11月,钟灵、中溪2乡改属梅江区。
1958年9月,钟灵乡、中溪乡改设钟灵公社、中溪公社。
1983年,钟灵公社、中溪公社撤公社改为钟灵乡、中溪乡。
2001年7月,中溪乡并入钟灵乡。
2011年3月30日,钟灵乡撤乡设镇,改为钟灵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