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铃镇
地名由来:明末清初源于苗语林山之意得名“巴林”,又因绿荫河溶洞内泉水响如铃声,改“林”为“铃”而得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巴铃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7年11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巴铃镇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4年7月,巴铃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在兴仁县东部。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口3.9万,其中布依、苗、回、彝等民族占25.6%。辖2居委会、39村委会。1949年为巴铃乡。1954年改置镇。1958年撤镇建巴铃公社。1962年析建巴铃、木桥、公德、子冲公社及陈家沟布依族苗族乡。1984年改置巴铃镇及紫冲、木桥、陈家沟、公德4乡。1992年4乡并入巴铃镇。富煤矿。产茶叶、旱烟、辣椒。有中小学39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巴铃,在城关镇东北19公里,巴铃河畔。人口 2 800,有汉、回、布依等民族。海拔 1 260 米。“巴铃”系苗语译音,意为铃山。镇北有响铃山,因名。主街呈东西向。巴铃粉条有名。巴铃—白德公路与断顶公路在此交会。
绿荫河布依族风情寨
绿荫村绿荫村位于巴铃镇东北面绿荫村,“关兴”公路立交桥旁。这里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区位优势良好。该村绿荫河一带山势平缓,水系发育良好,水质极佳,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全,奇石、小溪、溶洞奇形怪状
历史沿革:
清嘉庆三年(1798年),属新城县丞安逸里(礼顺里)。
民国属兴仁县。
1952年,设立巴铃镇,属巴铃区。
1960年,改巴铃公社。
1984年,改巴铃区。
1992年,改巴铃镇,陈家沟、木桥、紫冲、公德4乡并入巴铃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