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樾古民居

棠樾古民居

共 3377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5-24 11:27

历史沿革

南宋建炎年间(1127一1130年),徽城西门的“文学”公鲍荣建别墅掌书园于此,其四世孙鲍居美携家定居,发展为鲍氏聚居村落。
宋末,鲍宗岩鲍寿孙父子遇盗争死事迹载入《宋史》。
元代,鲍元康为婺源朱子庙赎回数百亩祭田,被誉为卫道功臣,从祀紫阳书院卫道斋。
元明之际,在村西筑大母埚引水入村,通过前街暗渠和后街明渠,东流汇入水口,形成棠樾村。
明代,棠樾村出有“中兴名臣”兵部右侍郎鲍象贤。
清代,两淮盐运总商鲍志道富甲江南。清嘉庆年间,建静修堂、欣所遇斋及存养山房、保艾堂、从心堂。

建筑布局

棠樾古民居
棠樾古民居在水口筑七星墩,障风蓄水,立有七座石牌坊,并建有万四公支祠、世孝祠、清懿堂、骡步亭和祭祀农神的大和社。棠樾村中现存鲍氏始祖墓园、社屋坦明宅、纵览天灯巷明清住宅、前街明宅以及存爱堂、从心堂、慎德堂(慈孝之门)、静修堂、保艾堂、承启堂、存养山房、欣所遇斋和鲍兴斋中药店等十几处优秀古民居。

主要建筑

鲍氏始祖墓园

鲍氏始祖墓园,位于棠樾村前街存爱堂与掌书园之间,为南宋鲍氏始祖鲍荣夫人的墓园。墓南北通长35米,东西宽16米,园门朝南,为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重修,红砂岩门颜石柱,砖门罩,门额上题“鲍氏始祖墓”,墓冢圆形,位置偏北,朝东,围以石栏。

社屋坦明宅

社屋坦明宅(原为一幢建筑,土改分为毕德修宅和何振宝宅),位于棠樾村东首,明代早期住宅。坐南朝北,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平面田字形,俗称“官升格”,开间6米,入深8.6米,面阔四间,中间两间较大,为3.4米,左右次间为2.6米,东北间为门厅,西北间为住房,东南间兼厨下,有楼梯通楼上。底层较矮,额枋月梁形,两端有丁头棋,上架密搁栅,承楼板。楼上隔断有芦苇墙、一板一核等做法,梁架俱为穿斗式,瓜柱有明代特有的鹰嘴榫做法。前檐下有三跳插棋挑檐,可证现存面墙为后期改建所加。该宅为当时平民住宅,对研究徽州明代建筑具有特殊价值。

天灯巷民居

天灯巷民居(含程遂林、毕顺生、江忠来宅),位于天灯巷内,土改前为鲍鸣皋宅。分为三座三合式住宅,各宅前后只以一墙相隔,原有门相通,每进正屋三开间二层,左右两厢房,前面一天井。北宅现户主为江忠来,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三合式,面阔12.45米,进深8.27米,构架简洁,除斜撑外不事雕饰。后二宅为明代中晚期建筑,皆为坐南朝北。中宅(原鲍佣仪宅,今为程遂林宅)建于明代中叶,面阔13.66米,进深8.54米,有明式砖雕门罩,门檐饰霸王拳,木门贴砖;宅内额枋作月梁式,承丁头棋,柱下有复盆础;楼层前沿稍凸出,方形檐柱上端安插棋承檐,柱下部装裙板作栏杆;楼板地面铺方砖,耐磨防火;梁架皆为穿斗式,童柱下端作鹰嘴状;落水管、天沟为砖制,窗门为五抹头方格窗棂,是村内早期民宅的典型实例。毕顺生宅位于最南,明末清初建筑,面阔9.03米,进深8.12米,装修考究,格扇门窗制作精美,房间窗户外加饰窗栏,上雕宝瓶;楼上两厢向外挑出一道小花栏;板壁隔断采用“一板一枚”做法,栏板地袱做成圭脚,保留明代风格。方形讹角檐柱上,挑檐的插棋已演变为简单的斜撑,具有过渡意味。该宅木结构饰有彩绘。

前街明宅

前街明宅,原坐落于桂林镇桂林村(林西1~14号,洪小涛户),2009年易地搬迁保护于棠樾村存爱堂西邻。该宅为明代中后期住宅,二进三开间,四合式,正屋三层,通进深15.4米,通面阔11米。门罩为明代二柱三楼式门罩,迁建于洪坑村;内部结构保存明代式样,有斗棋、雀替、搁栅、芦苇墙、贴砖窗门和雕花天井栏板等明代典型做法,木雕构件精美。

存爱堂

存爱堂(五世同堂),为鲍灿之父古屋,“存爱堂”匾额为明周藩王所书。现宅为清初重建,清嘉庆年间(1796一1820年),名疡科医家鲍集成妻节孝持家,以累世子孙和睦相处,获赐嘉庆帝“五世同堂”匾额。宅南向,清水砖门罩,三开间四进楼房,现存三进,通面阔10.2米,通进深28.56米,宅后原附有家庙,厅堂原用楠木建造,用材硕大,左次间有门与院落,厨房、仓库等用房相通。中进堂屋规模宏大,前后倒厅,前厅三间开敞,腰檐下做有人字轩;三进为住宅,窗扇、窗栏、花格、栏杆皆制作精细。

欣所遇斋及存养山房

欣所遇斋及存养山房为清两淮盐运总商鲍志道之弟鲍启运故宅“遵训堂”的偏厅,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欣所遇斋,北为存养山房,中间用一屏大型花墙相隔,总占地面积418.8平方米。皆为二层楼房。书斋三开间,楼下为厅,匾额为清书法家胡长庚篆书。山房亦为三开间,前有较宽敞庭院,东边有过厢,可与书斋相通,匾额为清书法家王文治所题。
棠樾古民居

保艾堂

保艾堂建筑群原有一百零八间房,三十六天井,是徽州地区有名的巨宅。现存保艾堂白果厅为原三座大厅之一。该厅北向,三开间,厅前、左、右有回廊,中为天井,占地面积178.6平方米,大门外有宽敞庭院,堂西有避火弄,将建筑群分为两部分。大厅悉用银杏木料,用材大但精致。保艾堂曾有“安素轩”书斋,因刻“安素轩法帖”而闻名于世。堂主人为清两淮盐运总商鲍志道、鲍漱芳父子。

毕德修宅

毕德修宅(含何振宝宅),明代建筑,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平面田字形,俗称“官升格”,开间6米,入深8.6米,坐南朝北,东北间为门厅,西北间为住房,东南间兼厨下,有楼梯通楼上。底层较矮,额枋月梁形,两端有丁头栱,上架密搁栅,承楼板。楼上隔断有芦苇墙、一板一栨等做法,梁架俱为穿斗式,瓜柱有明代特有的鹰嘴榫做法。前檐下有三跳插栱挑檐,可证现存面墙为后期改建所加。该宅为当时平民住宅,对研究徽州明代建筑具有特殊价值。

天灯巷内宅

程遂林、毕顺生、江忠来宅,位于天灯巷内,土改前为鲍鸣皋宅。分为三座三合式住宅,前宅为清代建筑,后二宅为明代中、晚期建筑,各宅前后相通,每进三开间二层,构架简洁,不事雕饰。中宅(今程遂林宅)建于明代中叶,有明式砖雕门罩,宅内丁头栱,柱状柱础,砖制落水管、天沟等构件,制作尤为精美,是村内早期民宅的典型实例。

慈孝之门

“慈孝之门”(慎德堂),该宅原为宋末鲍宗岩古宅之后厅,门屋曾悬“慈孝之门”匾额,故名。宅原临前街,内有花园,现存“慎德堂”为清建,前部建筑已毁,内存两进,主体朝南,大门东向,门框石料用黟县青制作,门罩砖雕精致,室内装饰考究。宅主人为盐务总商鲍志道后人。

从心堂

从心堂(下新屋),为存爱堂的后建新厅堂,取名“从心”,是希望后人齐心合力,促使家族兴旺。厅堂大门为精美的砖雕门罩,上刻琴、棋、书、画等博古图及八仙图案。厅三开间,四合式,堂前有天井。

静修堂

静修堂,三开间四合式二层楼房,大门朝东,有砖雕门罩,门前有一青石板铺就的小院,幽雅宽绰。小院与一南北向高深大巷相连,院南端有高台阶通后街,巷北端临前街。巷两边原有房十四间、天井七个。静修堂是棠樾保存完好的仅有的两座的白果厅之一。

文物价值

棠樾村东的7座石坊和祠堂等宗族建筑,加上七星墩、水口亭,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村口景观。村中的水系在村周围形成环形,在村内侧和主干道结合,构成前街暗道、后街明渠的水系,并结合村中众多的水井和池塘,较理想地解决了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受中国儒文化传统思想的影响,棠樾村历代推崇孝子孝道,它深刻地反映到物化的棠樾村落形态上。棠樾村各类建筑的设置、布局也体现了“忠孝”精神,村中有众多轴线明确、卑尊有序的各式住宅,这是因观念影响造成棠樾村有别于其它徽州村落的特殊性所在。

文物保护

2004年,棠樾古民居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棠樾古民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棠樾古民居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

交通指引

黄山市歙县郑村镇人民政府距离棠樾古民居1.3千米,可步行前往。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