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齐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齐河县

共 5894字,需浏览 12分钟

 ·

2016-01-01 00:00

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统揽全局,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跃上历史性新台阶。

一、综 合

经济实力稳步增强。2016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30.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9%,人均GDP达到67302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强一产、优二产、活三产,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9:48.36:42.7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27亿元,可比增长3.9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7.98亿元,可比增长7.4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3.81亿元,可比增长11.80%。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发展稳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81.31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44.17亿元,同比增长4.4%;林业产值2.83亿元,同比增长4.3%;牧业产值28.46亿元,同比增长3.9%;渔业产值2.91亿元,同比增长4.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5亿元,同比增长14.2%。

种植业提质增效。粮食总产量达到138.42万吨,同比增长4.0%,单产达599.4公斤/亩,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农牧产品产量见下表:

主要农牧业产品产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粮食产量 万吨 138.42 4.0
夏粮产量 万吨 65.96 1.6
秋粮产量 万吨 72.46 6.4
棉花产量 万吨 0.23 -45.2
油料产量 万吨 0.21 -65
蔬菜产量 万吨 111.22 -3.0
水果产量 万吨 1.27 9.5
生猪年末存栏 万头 71.33 -2.0
牛年末存栏 万头 15.70 -3.0
羊年末存栏 万只 23.37 -6.0
肉类产量 万吨 11.10 -1.1
禽蛋产量 万吨 4.39 7.1
奶类产量 万吨 2.90 31.2

 

林业生态发展良好。营造林面积23106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106公顷,森林抚育面积21000公顷。木材产量1.1万立方米。

水产经济稳步发展。全县水产面积4.3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7万吨,繁育各种鱼苗2亿尾。建成省、部级健康养殖场6处,认证无公害养殖基地8处、无公害水产品21个,绿色水产品1个。打造的“黄河三宝”(大闸蟹、鲤鱼、甲鱼)特色渔业品牌,入选山东省十大渔业品牌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湾大闸蟹通过绿色产品认证,黄河鲤鱼、黄河甲鱼通过无公害认证,“黄河湾”大闸蟹荣获全国河蟹最高奖“金蟹奖”。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167.38万千瓦,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2.46万千瓦;大中型农用拖拉机31819台,联合收割机5540台,塑料薄膜使用量0.44万吨。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6.64万吨;有效灌溉面积5.68万公顷。

三、工 业

2016年,全县上下认真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植“双轮驱动”,确保了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处于合理区间。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下同)达到394家,完成增加值160.4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72.0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1.3%,工业用电量13.8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7%。

工业经济效益稳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81.7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利税106.3亿元、利润7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4%和11%。应收帐款净额16.89亿元,同比下降5.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平稳增长。成品钢材491.55万吨,同比增长1.67%;焦炭186.19万吨,同比增长15.62%;水泥51.71万吨,同比增长3.89%;小麦粉14.92万吨,同比增长19.36%。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2016年,全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76.19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5.55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投资117.0亿元,同比增长10.75%,其中,工业投资114.11亿元,同比增长17.5%;第三产业投资143.64亿元,同比增长17.77%。

房地产销售市场兴旺。全县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达20家,本年完成投资25.18亿元,同比增长41.7%;商品房施工面积222.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80.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67.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6.2%,商品房销售额29.82亿元,同比增长75.8%。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13家,签订的合同额32.06亿元,同比下降6.4%。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25.07亿元,同比增长4.7%。建筑业总产值21.07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0.73亿元,同比增长19.8%;安装工程产值1.99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他建筑业产值1.45亿元。

五、交通、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县年末实有公路通车里程2910公里,全县公路密度为20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公路运输企业完成客运量764.02万人,同比增长3.0%,客运周转量34253.85万人公里,同比增长3.0%。完成货运量1158.29万吨,同比增长2.50%;货运周转量12751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5%。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4568.86万元,同比增长6.0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657.11万元,同比增长20%;电信业务总量17911.75万元,同比增长1.62%;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47.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4.6万户,有限宽带用户达到9.2万户。

旅游业平稳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5亿元。目前,全县拥有星级饭店3家,4A级旅游景区2处,3A级旅游景区3处,2A级旅游景区4处。

六、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08亿元,同比增长11.3%。分区域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1.91亿元,同比增长11.2%;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17亿元,同比增长11.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7.31亿元,同比增长11.4%;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3.77亿元,同比增长10.9%。

七、对外经贸

对外经贸有升有降。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5.03亿美元,同比下降5.37%。其中:出口2.84亿美元,同比增长1.56;进口2.19亿美元,同比下降13.06%。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支不断优化。全县境内财政总收入实现36.61亿元,同比增长2.72%。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8.77亿元,同比增长11.16%;其中,税收收入19.24亿元,同比增长7.76%,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6.9%。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全县财政支出37.02亿元,同比增长0.8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9亿元,同比增长13.57%;城乡社区支出5.37亿元,同比增长13.47%;医疗卫生支出4.16亿元,同比增长9.97%;教育支出6.38亿元,同比下降6.14%;节能环保支出1.15亿元,同比增长85.28%。全县国、地两税收入达到27.92亿元,同比下降2.29%。其中,国税收入10.76亿元,同比增长6.27%;地税收入17.16亿元,同比下降6.99%。

金融业发展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7.75亿元,比年初增加37.85亿元,同比增长18.0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65.70亿元,比年初增加16.24亿元,同比增长10.8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41.47亿元,比年初增加14.41亿元,同比增长53.2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6.02亿元,比年初增加9.66亿元,同比增长6.60%。其中,住户贷款52.03亿元,比年初增加7.93亿元,同比增长17.9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03.98亿元, 比年初增加1.73亿元,同比增长1.69%。

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公司达到18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财险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6.2%;人身险收入3.3亿元,增长20%。全年赔付额2.2亿元,其中,财险赔付0.9亿元,人身险赔付1.3亿元。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实现新突破。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1家,5个项目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取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6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224件,发明专利申请量64件;专利授权量238件,发明专利授权量26件。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135人。

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拥有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5302人;普通中学20所,在校生2.84万人;小学108所,在校生3.34万人;幼儿园、学前班122处,在园、班儿童1.8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24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县有文化站15个,图书9万册;公共图书馆1处,藏书14万卷(册)。年末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功率1千瓦。广播播出节目1套,全年播音时间5295小时;有线广播电视用户6.24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1处,其中医院、卫生院19处,卫生防疫站,卫生学校1处。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人员数168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1243人,注册护士1255人。全县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2221张。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内我县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3枚奖牌,其中:3枚银牌;在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63公斤级比重中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年末城区建成面积达到49.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积1939.0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9.17%;城市绿地面积1639.26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3.11%;公园绿地面积272.95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55.18%,比上年提高2.34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全年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事故79起,与去年持平;受伤60人,同比增长7.6%;死亡8人,与去年持平;经济损失3.18万元,同比增长50.87%。

十一、市场物价

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1%。在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别中,食品烟酒上涨2.4%、衣着类上涨1.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2%、医疗保健3.5%、交通和通讯类用品下降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5%、居住类上涨2.1%、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6%。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有序增长。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2万人,户籍人口6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556人,出生率16.68‰;死亡人口3622人,死亡率5.72‰;人口自然增长率10.96‰。

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738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66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26元,同比增长9.1%。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含劳务派遣)59773元,同比增长14.3%。再就业机制不断完善,全县设立各类职业介绍机构2处。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712人,安置下岗失业职工2200人,完成各类就业培训3585人次;全年向县外输出劳务人员91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2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6.31万人,养老保险基金收缴额51879万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96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收缴额32644万元,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企业离退休人员9087人,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24520万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76万人,享受失业保险人数421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246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98万人,收缴医疗保险14730万元,支付医疗保险费14197万元。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66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1.02万人。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更趋完善。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8225人,其中,城镇745人,农村17480人。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年3420元,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500元。五保供养工作顺利推进。全县收养性社会福利院17个,床位2489张。

浏览 5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