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和张小龙
共 189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2-07-11 07:35
昨天周杰伦新专辑的先行曲 MV 发布了,想必你们应该都在朋友圈看到了。
熟悉我的老读者知道,我一直是比较欣赏周杰伦的,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我们都是听着他的歌长大的。
以至于大学期间的 KTV 高峰期也都是默认把他的歌全部点上,有时候不够就重点一遍。
距离上一次发布专辑已经过去 6 年,对于一个流行歌手来说,这种空窗期是比较可怕的。期间,你的歌迷会忘记你、其他新人会取代你。
可顶流就是顶流,时间对他并不起作用。
周董是 1979 年生人,今年已经 43 岁了。作为一个流行歌手,这个年纪还在出专辑的并不多。
我们青春里的大多数的流行歌手其实都留在了过去,时间对他们起了作用。
所以,能抗住时间的人一定是有独特价值的。
很多人说,周杰伦已经没有新意了,写的歌也不如以前了。甚至,一些歌听起来还有套娃的感觉。
如果你听了这次《最伟大的作品》,或许能看到《不能说的秘密》以及听到《夜的第七章》的影子。
但是,你也很难说得上它们到底哪里相似。
如果不告诉你这是周杰伦的新歌,但旋律响起时,或许你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熟悉的味道。
这,就是风格。
一个人的风格是很难形成的,可一旦有了风格,人就会变成一个符号。
符号是一种特殊属性,一旦被烙上,就会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可是,很多人会把这种似曾相识当成是缺乏新意。
很多歌手终其一生都是为了形成自己的风格,可大多数人做不到。口水歌是很容易流行,但时效性往往很弱。
之前有个音乐榜单有很多歌都是抖音热门歌曲,现在看是很火,可过几年你再看,大多数都会被人遗忘。
周杰伦的风格在当年来看是一种另类,但后来成了主流,如今成了稳定和持续。
所以,他的音乐不是为了追求新意和变化,而是那股熟悉的周氏风格。
至于说周杰伦没了新意的说法,本身就很没新意。
比周杰伦大 10 岁的张小龙也是一个有个人风格的人,通过微信,能看到这种符号的体现。
微信是一个独特的产品,它有很多功能都没有,但你并不会觉得它多么难用。即便嘴上吐槽难用的人,作罢还是会去刷个朋友圈。
有人说,张小龙已经没有新意了。
可是,回看过去这么多年,他不仅仅只是做了微信这么一款产品,而是做了聊天工具、社交朋友圈、媒体平台公众号、应用生态小程序、视频号等多款产品。
只不过,这些产品都长在微信里。
有些成功是靠运气,有些成功是靠实力。
如果一个歌手因为一首歌而红了,那或许是运气。可如果能让自己的很多首歌都红了,那就是实力。
如果一个产品经理只做成了一款产品,那或许是运气。可如果能让自己经手的所有产品都成功了,那就是实力。
在这一点上,周杰伦和张小龙是相似的。
现在的网络风气有点奇怪,很多人会以评价别人不行来彰显自己的判断和远见。
比如,谁谁谁现在已经不行了,没有新意了,不如以前了,未来一定凉凉了。
再比如,谁谁谁就是踩中了风口,如果不是背靠大平台,很难做成。
类似这样的判断有很多,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总觉得这样的风气怪怪的、酸酸的。
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过美好、惊艳、期待的人,都是值得去回忆和称赞的,这是一种素养。
周杰伦和张小龙都是我一直敬佩的人,我是毫不掩饰这种喜欢的。
一个 43 岁了、一个 53 岁了,可人家始终没有停止。
相比于二三十岁就动不动躺平的小年轻来说,他们难道不该成为学习的对象么。
当部分人对别人提出更高要求时,首先就应该问问自己的要求是什么。
张小龙的微信是一款值得去品味和体验的产品,读懂背后的思辨,你会发现一种产品之美。
周杰伦的歌曲同样是值得去品味和体验的作品,听懂节奏背后的韵律,你会发现一种旋律之美。
就像这次《最伟大的作品》这首歌,第一次听,会觉得也就这样,符合周氏风格的一般规律。
第二次听,会听到一点不同的东西。
第三次听,会记住旋律。
第四次听,会留意歌词。
第五次听,会看到画面。
这首歌里我最喜欢的歌词是那句「这世上的热闹,出自孤单」。
就像这首歌里提到的那些伟大艺术家,在他们被热闹围观和讨论之前,都是孤单的。
正如张小龙在深夜点起一支烟、听着摇滚、思考产品,一个孤单的人帮所有人做了一款不再孤单的产品。
这世上所有的热闹,真的出自孤单。
建议你用耳机或好点的音箱去听这次的新歌,效果会提升很多。而这几句歌词,足以堪称 NB。
小船静静往返
马谛斯的海岸
星空下的夜晚
交给梵谷点燃
梦美的太短暂
孟克桥上呐喊
这世上的热闹
出自孤单
················· 唐韧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