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创业公司的 “云原生” 之旅
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zisefeizhu
前言
根据原有业务设计容器化架构方案;
新增堡垒机Jumpserver;
制作前后端业务镜像;
新增测试环境Kubernetes集群、预发环境Kubernetes集群、改造原生产环境Kubernetes集群;
借助Gitlab-Runner、GitLab、Kustomize等实现多集群的CI|CD;
和有关同事一起定义前后端日志字段和输出形式;
协助后端团队微调原裸机业务源码;
借助Rancher实现对多Kubernetes集群的统一管理;
用Cert-Manager实现域名证书的自动申请和续期;
写Shell脚本对Gitlab备份进行检查、裸机服务备份进行检查、对域名有效期进行检查。
通过分支区分环境
镜像打包只在一台预发环境的特定节点执行,减少因打包镜像而对生产环境带来的波动,且可以存在镜像利用
大量借助内置变量通过提前写的脚本提高Kubernetes 部署部分的资源清单的重复可用性
三个纬度
裸机也进行监控
Windows也进行监控
负载均衡:基础服务使用最少连接策略,业务层服务使用一致性哈希负载均衡。
健康检测:输出健康检测具体配置方案。(如:基础移出时间30秒,10秒内出现3次错误移出,检测时间间隔为10秒……)
连接池:创建连接池,每个实例最大处理请求数为10,每个连接处理2个请求后关闭,重试次数为3次,连接超时时间为500ms。
熔断策略:根据健康检测和连接池策略实现熔断策略
重试策略:最多重试3次,每次调用超时为2秒。
限流策略:后期用户数提高后再实行。
链路追踪
业务:需要知道客户需求牵扯到的服务有那些,作出路由规划表。
集群:根据客户的需求,估算出资源需求。
沟通:需要和客户(基本是非技术类)、我司运营等人于啊进行技术上的沟通,需要将繁琐的技术通俗化。
时间:根据客户的规定时间和我司的实际现状规划出准备、部署、测试、交付的时间段,考验项目时间把握度。
协调:在项目部署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配置类的问题,需要后端人员介入。
悟道(认知和思想,是拉开人与人之间的重要差距)
试道(出道下山、世界这么大)
围绕Kubernetes展开云原生的涉猎,更快的参与二开和社区。
- END -
推荐阅读 31天拿下K8S含金量最高的CKA+CKS证书! 基于Nginx实现灰度发布与AB测试 做到这几点,Kubernetes 集群稳定性提升66% 神器 Nginx 的学习手册 ( 建议收藏 ) 运维必备的DevOps工具链大盘点 Nginx配置中一个不起眼字符"/"的巨大作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企业级日志系统 ELK 原理与实践详细介绍 编写 Dockerfile 最佳实践 运维工程师不得不看的经验教训和注意事项 终于搞懂了服务器为啥产生大量的TIME_WAIT! 搭建一套完整的企业级 K8s 集群(v1.20,二进制方式)
点亮,服务器三年不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