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真寺五佛塔

栖真寺五佛塔

共 1083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历史沿革

栖真寺规模较大,据明清两朝平阳方志和民国时期史料亦显示,鼎盛时期有千余僧众。
五代后周广顺年间(951~953年),栖真寺内建造栖真寺五佛塔。源自天顺元年(1457年)《重建塔记》记载及对佛塔构件特征的考证确认。
宋代,栖真寺五佛塔进行重建。
民国年间,佛塔台坎塌陷,五座塔均翻倒坎下。后重装成四座佛塔,迁移至现址。
原栖真寺已毁,现址上的栖真寺系20世纪90年代重建。
栖真寺五佛塔

建筑格局

栖真寺五佛塔原建于栖真寺放生池旁,迁到今址时重新组装,现保存较完整。栖真寺五佛塔是群组青石结构的单檐塔,以五塔为一组,现存四座。每座佛塔均高2.8米,由塔基、塔顶和塔身装配而成,单檐石质,六边形,仿木结构形式。五塔壶门内各供奉一尊佛像。民国年间,佛塔台坎塌陷,重装成四座佛塔,迁移至现址。另一座的塔刹,置于罗洋村罗洋殿前。四塔形制相同,均由台基、基座、塔身、顶檐、塔刹等组成。塔基六边形,较低矮;基座较高,做成须弥座形式;塔身上鼓下收,平面呈六棱圜状,上刻仰莲、阑额、斗拱等。四塔均为石塔,塔顶和梁枋、斗拱仿照木结构制造。顶部彩六角的尖顶、瓦垅为筒瓦式样。现塔刹均已毁,塔顶檐部做出斗縅、椽子、角梁、瓦垅,均仿照木构建筑形式。塔身凿刻和结构工艺不同于其他砖塔。

文物遗存

五佛塔的五佛即金刚界五佛:。五佛塔五佛位置排列:大日如来位于中央,住智拳印;阿如来位于东方,左手握拳,安于胁部,右手下垂触地;宝生如来位于南方,左手握拳,置于脐部,右手向外结施愿印;阿弥陀如来位于西方,住三摩地印;不空成就如来位于北方,左手握拳当脐,右手舒五指当胸。
栖真寺五佛塔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栖真寺石塔较为珍贵,温州市发现七佛塔多处,而以五佛石塔为一组的形制仅此一处。据有关资料和建造年代的分析,五佛石塔建成较早,是七佛塔的发展之源。栖真寺五佛塔为石造,在动物花卉雕刻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时代和地方传统风格,全塔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文物保护

2013年3月5日,栖真寺五佛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