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
地名由来: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铸剑高手欧冶子在这个地方铸造了“龙渊宝剑”,所以一开始这个地方被称为龙渊,到了唐朝时期为了避讳唐高祖李渊,所以才改为现在的地名。
2023年8月,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名单发布,龙泉市上榜,位列第38名。
2023年4月,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浙江省畜牧业重点县名单,龙泉市入选。
2022年12月,龙泉市被确定为2022年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市、区)。
2022年11月,浙江省商务厅确定龙泉市为2023年度浙江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市、区)。
2022年11月,龙泉市被确定为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
2022年8月,龙泉市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2022年8月,龙泉市入围2022年“两山”发展百强县,排名第14。
2022年6月,龙泉市入选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位列第87。
2022年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命名龙泉市竹木产业示范园区为第二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查看更多龙泉市荣誉与相关排名>>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自古人文昌盛,旧为“浙水东文献之邦”,史称“衣冠文物甲于诸邑”,被誉为“处州十县好龙泉”,是著名的中国青瓷之都、中国宝剑之邦、中华灵芝第一乡和世界香菇栽培发源地。全市面积3059平方公里,人口29万,辖8镇7乡4个街道444个行政村12个社区。
龙泉历史悠久,是剑瓷世界驰名的文化之名城。龙泉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于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置县,1990年12月撤县设市,青瓷文化、宝剑文化、香菇文化闻名于世,是中国陶瓷文化历史名城和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龙泉宝剑始创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特色而成为“中华第一剑”。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宋元,以“清澈如秋空、宁静似深海”的哥、弟窑瓷器享誉海内外,其中“哥窑”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宋代五大名窑。2006年龙泉宝剑锻制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双双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唯一入选“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2012年龙泉黑胎青瓷与哥窑论证会”认定:文献记载的哥窑就在浙江龙泉。龙泉也是中国香菇文化的发源地,人工栽培香菇的祖师爷“吴三公”是原龙泉龙岩村人,龙泉人何澹被称为“香菇文化之父”。自古以来,龙泉英才俊贤辈出,宋朝天圣至咸淳251年间,龙泉一县就出进士248名,是中国科举史上的一大奇观;宋代永嘉学派主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叶适、南宋诗人叶绍翁均为龙泉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祖居地也在龙泉。
龙泉山清水秀,是生态全国领先的养生之福城。龙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浙江省生态市和浙江省园林城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级别为优,主要生态指标处于全国前茅,被誉为“中国生态第一市”(县级市)。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4.2%,绿色覆盖3000平方公里,为浙江省最大的林区县(市)和第二大竹乡,被称为“浙南-”、“天然氧吧”,拥有林业用地398万亩,林木蓄积量1745万立方米,植物种类1800余种,年产商品材26万立方米,四项指标均居浙江省第一;200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报告》显示,龙泉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所有县(市、区)中排名第八,全国县级市排名第一;2007年龙泉空气质量在浙江省排名第一;2011年龙泉生态环境状况指数(IE值)高达106.2,列浙江省第一,城区空气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4860个,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龙泉水流三江,是山为长三角之巅的旅游之热城。境内山峦叠嶂、溪流纵横、风光秀丽,是浙江省钱塘江(乌溪江)、瓯江以及福建省闽江三江源头,全市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峰有110座,其中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主峰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第一高峰”,也是长三角最高峰,保护区内保持了原始森林风貌,被誉为“野生动物的乐园、珍稀植物的天堂”和“华东古老植物的摇篮”。全市有五级旅游资源单体4个,四级旅游资源单体8个,三级旅游资源单体30个,是“中国生态旅游最具魅力城市”。龙泉窑大窑窑址、青瓷博物馆、宝剑博物馆、青瓷宝剑苑、中国青瓷小镇等是文化旅游著名景区,披云山、昴山、天平山以及仙宫湖等均是生态旅游胜景。同时,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香菇、黑木耳、灵芝及灵芝孢子粉、竹笋和高山蔬菜等都是旅游名品。
龙泉活力迸发,是日益崛起浙闽赣的发展之新城。龙泉是浙西南交通枢纽,素有“瓯婺八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是浙江进入江西、福建两省的主要通道。而今,随着丽龙高速、龙庆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龙浦高速开工建设,我市的高速公路已全面融入长深、京台全国高速网;衢宁铁路(浙江衢州至福建宁德)已纳入国家规划,项目前期正加快推进;杭广高铁(杭州至广州)正在酝酿论证,龙泉已进入“新高速”和即将进入“新高铁”时代,成为北上融入长三角,南下承接海西区的重要“节点”。近年来,龙泉发挥生态、文化、资源等自身优势,紧抓机制改革、特别扶持、产业转型升级等新优势,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顺势而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先后成为中国汽车(空调)零部件制造基地、全国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县(市)、中国黑木耳之乡、全国林权制度改革示范县(市)、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市)。成为浙江省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全面开展全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改革试点、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和国家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点。当前,龙泉正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全市干部群众正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围绕“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的战略总要求,坚持走“改革创新、借力发展、特色竞争”的新路子,奋力打造“区域经济更具竞争力、机制体制更具创新力、发展主体更具创业力、社会进步更具精神力”、“居住在龙泉更有安全感、生活在龙泉更有幸福感、工作在龙泉更有成就感、走出龙泉更有自豪感”的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活力龙幸福泉”。
历史沿革:
周为扬州之域。
春秋时属越国。
战国时越亡入楚。
秦属闽中郡。
西汉属会稽郡回浦县。
东汉改回浦县为章安县,建安八年〈203〉分章安县南部设松阳县,时属松阳县地。
三国时属临海郡松阳县。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松阳县西南部设龙渊乡,隶属扬州永嘉郡松阳县。
唐避高祖讳改为龙泉乡。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越州刺史独孤屿奏割遂昌、松阳二县地置龙泉县。
宋宣和三年〈1121〉昭天下县镇凡有龙字者皆避,因改剑川县。
宋绍兴元年〈1131〉复名龙泉县。
自此之后,龙泉之名,沿用至今。
1949年5月13日解放后,属丽水区专员公署。
1952年改属温州区专员公署。
1958年庆元县并入龙泉县。
1963年复属丽水专员公署。
1973年7月庆元县恢复,除四源乡划归龙泉县管辖外,其余均按原区划管辖。
1978年属丽水地区行政公署(之前曾属丽水地区革命委员会)。
1990年撤县设市(县级),由丽水地区代管。
2000年丽水撤地设市,龙泉由之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