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发

联合创作 · 2024-08-09 10:45

人物经历

1958年至1966年先后担任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民主村村委会主任,并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6年至2004年担任民主村党支部书记、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1989年,黄大发自告奋勇当起水利“学徒冶,到乡水利站义务打工,积累水利工程经验。)

2004年,退休,离任村党支部书记

2017年,黄老支书被聘请为播州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义务讲师,积极主动的为干部职工和群众宣讲,将党的声音及时的宣传到群众中

2017年至今,任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名誉党支部书记

担任职务

2022年4月1日,黄大发被选为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

2023年11月,黄大发被选为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人物事迹

人物家庭情况

黄大发出生在旧社会,自幼父母双亡,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四处流浪,吃百家饭,住滚草窝和包谷壳,靠给地主放牛过活,靠远亲近邻的救济长大,是父老乡亲养育了他

1994年修渠正到要紧处,黄大发一头埋进深山。女儿黄彬彩突然病倒了,游医检查后说是肾炎。“她全身都肿了起来,躺在床上高烧不退,嘴里一直喊痛。”最终二女儿离开了人世,那天日头还没到中天,就听见有人在山脚远远地喊。声音传上来,黄大发两眼一黑,差点从悬崖上栽下去

令人悲痛的是,仅仅几个月后,黄大发13岁的大孙子突发脑膜炎,病来得急,等全家人从工地上赶回家,孩子已没了气。36年修渠引水,黄大发带领的施工队伍没有一个人丢掉性命,可家里的两位亲人却离开了人间

愚公移山精神

20世纪60年代,草王坝人在政府的支持和黄大发带领下,第一次大规模修渠,却因技术等原因,耗时10多年也没修成,为此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但黄大发不肯服输

1989年,年过半百的他到附近的水利站,一边帮工一边学习。3年多时间里,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从基础学起,下苦功夫,硬是掌握了许多水利知识

大发渠

1990年腊月,天寒地冻。为了修渠资金,黄大发赶了两天山路。等找到原遵义县水利局领导时,已满身是泥,一双旧解放鞋磨破了,露出冻得发紫的脚趾。“草王坝大旱,地里颗粒无收,我要带领群众修渠引水。”黄大发从破烂不堪的挎包中掏出立项申请报告

1992年春,引水工程终于开工,57岁的黄大发带领200多名乡亲,浩浩荡荡奔赴工地。有次炸山出现哑炮,黄大发准备前去查看,有人突然大喊“要炸了”。情急之下,他用随身的背篼罩住自己,碎石块刹时满天飞。万幸的是,碎石只击破了背篼,擦破了他的手臂

黄大发与“大发渠”

1993年,工程进行到异常险峻的擦耳岩,垂直300多米高,放炮非常危险。黄大发第一个站出来,带几名党员上到山顶,把绳子拴在大树上,再系到腰上,顺着石壁慢慢往下探,寻找放炸药的合适位置

1994年,水渠的主渠贯通。清澈的渠水第一次流进草王坝,村里的孩子跟着水流跑,村民们捧着渠水大口地喝:“真甜啊,真甜……”从没见过黄大发流泪的村民发现,老支书躲在一个角落里,哭了。

1995年,一条跨三重大山、10余个村民组,过三道绝壁(大土湾岩、擦耳岩、岩灰洞岩)、穿三道险崖总长9400米的水渠全线贯通,其中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草王坝彻底告别了“滴水贵如油”的历史。村民以黄大发的名字命名这条渠,叫它“大发渠”。此举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

黄大发带着村民巡渠护渠

助力家乡发展

水渠通了后,黄大发又带领群众开展“坡改梯”,将稻田从240亩增至720亩,每年收稻谷80万斤。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良田,草王坝村民不仅可以顿顿吃上大米饭,而且还向外出售大米了

坡改梯后,黄大发每天又带领100多名村民上工,大家齐心协力,4公里的通村公路很快铺通。1996年,村里通电工程启动。黄大发带头拿出100元,村民凑钱1万元。一圈上百斤重的电线,村民挽在肩头往前拉……草王坝村,终于亮起了电灯

1997年,黄大发争取乡政府支持4万元,多次协调土地,将学校由偏远的高家坳搬迁至人口相对集中的艾子田上寨,建成砖木结构的校舍3栋。

黄大发的儿子黄彬权当时也是学校的代课教师,因为收入微薄,黄彬权便到周边去打工,“打工一天能挣60元,做代课老师一个月才有90元5角。”知道消息后,黄大发给儿子做工作,最终将其叫了回来,继续代课。

当时,村小只有一间厕所,黄大发就自己掏钱买来水泥、石灰,带领两个女儿又修了一间厕所

2018年,黄大发得知正在加紧设计规划的消息后,在省人代会上提出了“仁遵高速在团结村开设高速公路匝道”的意见,希望在团结村开设高速公路匝道进而带动团结村的发展,让当地群众富起来;该项目自开工起,80多岁的黄大发就常常到工地上,左看看、右瞅瞅,打听施工进度,时不时带着村民们到工地上慰问

感动中国人物

2018年3月1日,黄大发荣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组委会给予的颁奖辞:“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现场

所获荣誉

黄大发曾先后被遵义地委、行署授予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多次被授予县、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6年9月,被评选为贵州省第五届道德模范

2016年,入选“贵州榜样·最美人物”

2017年4月,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了“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授予了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并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荣誉证书

2017年5月13日,贵州省委授予黄大发“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7年7月24日,被评为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二十次全体会议审定,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40名获奖者如期产生,黄大发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2017年9月,黄大发被评选为“贵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

2017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

2018年3月1日,黄大发荣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2019年5月,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特开展“”评选活动,9月黄大发因其突出事迹,被选为“最美奋斗者”

2020年11月24日,被表彰为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2021年6月,根据《》,黄大发同志被授予“七一勋章”。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

人物生活

人物语录

家庭情况

舅公:杨春发

妻子:徐开美

二儿子:黄彬权,曾是当地一名代课教师,因为收入微薄,便到周边去打工,“打工一天能挣60元,做代课老师一个月才有90元5角。”知道消息后,黄大发给儿子做工作,最终将其叫了回来,继续代课

二女儿:黄彬彩(?-1994年)。修渠期间正到要紧处,黄大发一头埋进深山,而女儿黄彬彩突然病倒,游医检查后说是肾炎。最终于1994年离开人世的,时年22岁

人物评价

人物影响

书籍阅读类

陈列展览类

影视宣传类

互动连环画

2017年4月23日,澎湃新闻刊发H5产品《长幅互动连环画|天渠:遵义老村支书黄大发36年引水修渠记》,沿用大气磅礴的海报封面,开篇69个字为整个报道奠定了基调:一道万米水渠,跨36年建成,过三个村子,绕三重大山,穿三处绝壁,越三道险崖。一位村支书,用一辈子的时间,彻底打破了村庄干渴的 “宿命”,带领千余人打开脱贫致富之门。H5还原了老支书黄大发从20多岁的毛头小伙到60岁的花甲老人,青春耗尽,“拿命去换”终于带领村民修通了万米水渠的故事,布局条理清晰,感人至深

长幅互动连环画|天渠:遵义老村支书黄大发36年引水修渠记

艺术形象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