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开元寺塔

共 1425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09:59

历史沿革

开元寺塔的建造年代,说法不一。据《邰县志》载:“贞观初尉迟敬德监造在州城南。”又据明代宣城张金度咏塔诗日:“浮图耸矗碧山头,顶上藤罗老树秋。天宝乱离经过来,开元遗迹亦还留。月监七级分亭冷,影侵孤城璧水流。间道阶梯何事废,只缘高处客心愁。”推测开元寺塔应始建于唐代,后来塔和寺院毁于战乱。
1985年,在维修塔时,在塔刹莲花座上发现铸有“大宋皇祐五年(1053年)岁次癸巳秋八月十四日建成谨记”20个字,确证该塔重建于北宋皇祐年间(1049年~1054年)。
1985~1987年,对塔进行了全面维修和加固,并建立了文管所,对塔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
彬县开元寺塔

建筑格局

彬县开元寺塔为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砖塔,塔通高47.84米,平面呈八角形,7层,底层直径为14米,每边边长为5.6米,塔壁厚4.8米,最底层仅在南北两面辟砖券拱门。从2层开始直至顶层,均在每层设4个砖券拱门,上下逐层依次变换其方位。2层以上每层均雕刻出仿木构建筑的3间形式,并刻出倚柱、阑额、平座斗拱和勾栏,每层在当心间或者辟砖券拱门或者装饰出带门钉的假板门,两侧均饰以直棂窗。每层均做成叠涩出檐,并施以菱角牙子,檐口用砖刻出瓦当与滴水,另外还用石材作角梁,并在各角梁头悬挂风铎,清风吹来,铎声四起。平座与檐下均施砖雕斗拱形式为五铺作出双抄。檐部2~4层当心间补间斗拱均为2朵,5~7层补间斗拱各为1朵。平座斗拱:2~4层补间斗拱为4朵,5~7层补间斗拱为3朵。塔顶端用青砖砌筑成攒尖式,并在其上安置铁质塔刹。塔体结构为单壁中空,塔内原设有木楼板与楼梯,已毁坏。

文物遗存

1985年,对彬县开元寺塔进行全面维修时,在塔刹莲花座上发现了题记。在座下面及周围等多处,发现了形象生动、神态各异的铜制佛像21尊,并发现铜棺一副(无棺盖)及“大观通宝”“太平通宝”等多枚钱币。

文物价值

彬县开元寺塔在建筑设计上和营造上都表现出唐宋时期建筑的辉煌成就,在每层每面设计安排上,无论是开间上的砖券拱门,还是长方形假板上都显示出那么和谐得体,上下层券位置保持变换,因而能够增强塔壁的整体刚性,特别是每层的檐部和平座下均施有仿木构的砖质斗拱,雕刻工艺精美圆滑,布置的疏密得当,另外檐口还雕出仿木缘、瓦当、滴水等,从2层至顶层,外观收分比较明显,因而能表现出塔身优美的曲线。

历史文化

艺文
明代宣城张金度咏塔诗日:“浮图耸矗碧山头,顶上藤罗老树秋。天宝乱离经过来,开元遗迹亦还留。月监七级分亭冷,影侵孤城璧水流。间道阶梯何事废,只缘高处客心愁。”

文物保护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彬县开元寺塔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陕西省政府划定了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东至县委西墙,北至保护标志,南至塔南10米处,西至塔西10米处。一般保护区:塔基四周外延300米内。建设控制地带:同一般保护区。
2001年6月25日,彬县开元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