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仙人洞遗址
共 1084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洞穴
1991年5月,吉林大学考古学系陈全家教授领队,对遗址进行了小面积试掘,出土大量的动物化石和骨、石制品,确认寿山仙人洞为一处洞穴遗址。
洞穴
1993年5~6月,吉林大学考古学系、联合对寿山仙人洞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出土骨、石制品200余件,和鸟类化石730余件。
遗址特点
寿山仙人洞遗址寿山的东坡上部,海拔高度为460米,距地面高110米。仙人洞高2.87米、宽3.1米。人类活动堆积的面积约100平方米,分为前后两室,前室长约9米,宽敞明亮;后室长约25米,路低于前室,阴暗潮湿。二室呈甬道形,其面积约100平方米。从后室向内分成两个支洞,均有各异的洞室、竖井等,洞全长约300米,洞外有3米长的平台,其下为悬崖,由其南侧可攀登入洞。
化石
据洞内地层中出土的斑鬣狗化石、石制品具有清楚的旧石器时代制品的风貌,其他方面材料尚难提供详细的断代依据。依据现有资料,可以推测,遗址的年代尚未越出更新世,因此将其地质时代定为晚更新世后期,考古学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文物遗存
石器
寿山仙人洞遗址出土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700余件,其中有熊、狼、马、羊、斑鬣狗、西伯利亚鼬、棕背鼠、鸭、雉等20余种动物的骨骼和牙齿。出土、打制的石器制品200余件,其中还有打制磨制的骨器10件。可见古人类在此洞居住的时间相当久远。
历史文化
文化活动
2006年7月10~12日,由吉大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桦甸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06年吉林大学考古(国际)学术论坛——东北亚旧石器会议”召开,国内八省和俄、日、韩三国共70多人参加会议。寿山仙人洞遗址是此次会议重点考察内容。
研究价值
寿山仙人洞遗址是吉林省经过正式发掘的保存最完整,层位关系最为清楚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经过系统科学研究的吉林省内测年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为研究高纬度地区旧石器中晚期人类文化与技术、生存特点,以及人类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保护措施
遗址碑
2013年3月,寿山仙人洞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寿山仙人洞遗址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寿山村北安屯西侧。
交通信息
自驾:自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寿山仙人洞遗址,路程约15千米,用时约17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