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几个打脸的真相

唐韧

共 1672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1-04-25 13:11

今天周末,跟你们聊几个真相,别觉得被打脸,因为这就是我们的日常。

这是我在自己另一个公众号上写的文章,没关注我这个公众号的读者可以点击卡片关注下,你会看到一个不太一样的我。
···

Hi,这是二叉叨第 336 篇原创!

今天聊几个关于真相的话题,也是最近我从一些群内的聊天中看来的。被说中的不要觉得被打脸,适当的清醒一下也挺不错。

真相一:觉得工资低都是公司和老板的问题,实际上是自己的价值低。

当一些人觉得工资低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就是跳槽,试图通过到一家新的公司和一个新的岗位上获得薪资的涨幅。

而且,跳槽涨薪被作为一种惯用手法运用,很多人已经养成了一年一跳的习惯。每一次都能涨一点,积少成多。

这种看似上涨的薪资,实际上都是在透支自己的职业生涯。

跳槽涨薪本质上是通过个人价值的信息差来获得更高的价格,但信息差在职场上总会有拉平的一天。现实是,当你跳过几次后薪资涨幅就会大大缩水。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跳槽成本也会逐渐提升。说得直白点,会有越来越少的公司愿意在你的固定价值上为你支付更多的价格。

一看你的简历,一年跳一次、半年跳一次,每份工作的成果又没啥拿得出手的,年纪又在那,谁要?

并不是说跳槽的方式不对,跳槽的前提是你能通过这次工作变化进入一个新的价值网络。

如果在 A 公司搬砖,换到 B 公司继续做着同样的工作而没有一点长进,那这样的跳槽质量就不高。

别觉得薪资低是公司和老板对你不好,先想想自己能给别人提供什么独特价值,你的本事决定了你能做什么,能做什么决定了能创造什么价值,价值最终决定你的价格。

有句话这么说,如果你工作三五年了还是通过招聘市场投简历找工作而没有猎头主动联系过你,那也是一种混得不好的表现。

真相二:优秀的产品经理不是先学会了方法论才做出的好产品,而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方法论。


对于一些产品新人,别一上来就追求方法论学习。说得直白点,你学不会,学了也不会用。


我经常发现,有很多产品萌新一问问题就是如何掌握某个领域的方法论,这种学习顺序显然不对。


先上手干,先到实践环境里去摔几个跟头,学习、实践、复盘,这是形成方法论的前提。


再说了,大概率情况下,方法论是很难被复用的。这也是为什么你看了一些产品大佬的书也做不出好产品的原因。


真相三:短暂的副业热度,长期的个人懒惰。

这几年很多人对副业感兴趣,也确实有很多人干起了副业。但仔细看会发现,那些真正在钻研副业的人其实是非常少的。

搞理财三天热度、写文章三天热度、学技能三天热度。

一个明显的现象,很多人因为看到了别人的成功案例而眼红开干,但没做几天就恢复了当初的平静。

就以写公众号文章为例吧,大部分人坚持不过一个月。通常是写着写着就没动力和兴趣了,然后就此罢笔。

写不下去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立刻看到效果,一方面是不知道写什么。总希望一猛子扎下去就见大水花,但现实往往不允许。

你去看那些副业做得好的,甚至是把副业转正为主业的,谁不是一干就是好多年?而且,他们在对应的领域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所以,副业其实没那么难,在我看来通过互联网做副业重点关注就两点。

第一,找一件你擅长的、感兴趣的、别人也有需求的事,通过可交付的产品形式发布出来,可以是文章、视频、音频等。

第二,坚持做。

当你有机会搭上一辆快车时,适当的动一动。

就酱!


 补一叨 

最近我的主要运动项目是打篮球,不知为啥,抖音推送的内容也变成了篮球视频。

我发现一件事,有很多篮球打得不错的学生或者上班族,他们把自己打球的视频做成教程在抖音发布,然后开设篮球私教班,并通过这种方式收费。

你看,这不就是把爱好变专业,然后做成副业么。


-完-


我是二叉叨,为人较直,什么都叨,内容比较真实随性,每个工作日下班前的划水时间推文。内容不长,别有所期待。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另一个公众号,防止失联!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