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舍村
2019年11月,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授予三舍村为第十批江西省省级生态村荣誉称号。
2014年11月,三舍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三舍村,古称上井,位于江西省安福县境内,具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现有360余户,人口1700余人,因为偏僻,交通不便,三舍村养在深闺,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村里拥有邦伯坊、刘铎墓已被安福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里的斑驳房还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村后高头岭南部的仙鹅峰绵延于此,咫尺之遥。这里小溪萦绕,群峰拱秀,民风古朴,祠宇纵横。狮泉喷玉、羊岭浮岚、西坞余曛、东溪叠嶂、进士名塘、龟岩书院、平畴春种、松壑秋声八景更是风景别样,令人流连忘返。
三舍村历史由来
南唐时工部尚书刘适之子刘君造任吉州推官。宋下江南,刘适隐退,便到儿子官宦处寻访山水之胜,“经安福县南之上井,爱其秀丽,遂卜居于谷木塘之北”。刘适之孙刘璞,中南唐进士,“璞子愍,愍子员,员子知刚皆为宋上舍生,乡人荣之,称三舍”。至此,“上井”遂改名为“三舍”,“谷木塘”改名为“进士塘”。而三舍走小路去吉州(今吉安市)为90华里,这也正合刘适“退避三舍”的初衷。自此,刘氏子孙世世代代在这片古老的热土上勤奋耕读,苦心经营,以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在安福高头岭下构筑了一个“同村居者以千户”的浩浩三舍村。三舍村至今仍保存明代民居10余栋,清代民居50多栋,民国民居30多栋。历史上三舍村堂府林立,祠宇纵横,仅幸存下来的儒林第就蔚为壮观,风骨昭然。据传儒林第是由刘适后裔刘万生、刘万代两兄弟所建,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面阔三直,二进四天井,有门72扇,官厅、倒宅一应俱全,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整座宅第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展现出典雅素静的清代建筑风格,工艺精湛的浮雕及凸雕艺术折射出工匠们的心智,木雕、砖雕、石雕缀饰其间,异彩纷呈。儒林第坐下龙脉,有形势,有堂局,有上砂,有结构,有明堂,有水口,威严不失雅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透过三舍村的史迹可以分明地辨识权奸魏忠贤专断国政、政治腐败及战火摧残和“文革”浩劫遗留下来的无数创伤的痕迹。历尽岁月沧桑的三舍村,至今古朴依旧,雄风犹存。唯,那一栋栋山野村庄的水墨气韵,那一群群热情淳朴的山乡父老,那一湖湖清函柔漫的聚秀和风,那一条条参差自然的石道幽径,那一株株淡泊脱俗的僻户山茶,那一片片千姿百态的古樟群落,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显现三舍村独有的美。
邦伯坊
邦伯坊位于安福县甘洛乡三舍村前端,远处是巍峨群山,前面是千顷沃野,上游“进士名塘”清泉顺渠从坊前流过,鹅卵石铺成的古道蜿蜒伸向远方。前、左、右三口水塘形成品字形与古坊相辉映,坊后是鳞次栉比的
仓下井
仓下井位于安福县甘洛乡三舍村。2002年5月,被公布为安福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安府字[2002]33号)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四周各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四周延伸各10米。
刘宣墓
刘宣墓位于安福县甘洛乡三舍村。2002年5月,被公布为安福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安府字[2002]33号)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四周各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四周延伸各10米。
刘戬墓
刘戬墓位于安福县甘洛乡三舍村。2002年5月,被公布为安福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安府字[2002]33号)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四周各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四周延伸各10米。
刘铎墓
刘铎墓位于安福县甘洛乡三舍村。1984年1月,被公布为安福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安府字[84]003号)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四周各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四周延伸各10米。
三舍村附近有邦伯坊、仓下井、刘宣墓、刘戬墓、刘铎墓、安福武功山景区等旅游景点,有安福火腿、陈山红心杉、青椒鸭舌、安福冬笋、武功山云雾茶、安福古黑陶等特产,有吉安中秋烧塔习俗、安福火腿的制作技艺、安福吃新节、安福武功山传说、安福垇云火把节、安福表嫂茶习俗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