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哥讲了pimpl模式之后的再补充

羽林君

共 1830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2-03-06 03:49

前言:

之前看到喵哥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设计模式的问题,其中介绍了pimpl模式(Private Implementation,顾名思义,将实现私有化,力图使得头文件对改变不透明)。”这个和qt里面的d-pointer用法应该是一致的“,我也给喵哥做了个小回复。

这是喵哥问题的截图:

下面我也来分享一下自己平时使用的d-pointer用法。

作者:良知犹存

转载授权以及围观: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羽林君

或者添加作者个人微信:become_me


喵哥的回答介绍

// MyClass.h

class MyClass {
public:
    void func1();

    void func2();

private:
    class impl;
    impl* pimpl;
};

// MyClass.cc
class MyClass::impl {
public:
    void func1();
    void func2();

private:
    void func3();
    void func4();

    int a;
    int b;
};

MyClass::MyClass() {
    pimpl = new impl;
}

void MyClass::func1() {
    pimpl->func1();
}


将类的private属性隐藏进一个内部类,然后通过一个指针访问(提前声明)它的接口。在头文件中只 暴露出应该暴露的功能,然后持有一个Impl的指针,而Impl则具体在http://MyClass.cc中定义, 用户什么都看不到。然后所有的功能都通过Impl完成。头文件里的Impl的指针也可以通过智能指针(u nique_ptr)来代替,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

再总结一下pimpl模式的优点:

  • 非常适合隐藏private实现:如果想要在头文件中暴露public接口,但又不想暴露private实现的细节,则可以使用pimpl模式来隐藏细节。

  • pimpl模式也被称为编译防火墙,是一种用来减少编译时间的方法。通常来讲,如果头文件里的某些内容变更了,意味着所有引用该头文件的代码都要被重新编译,即使变更的是无法被用户类访问的私有成员。将这部分代码从被引用多次的头文件里移除到只被引用编译一次的源文件中,更改此文件就不会付出太长的编译时间。

作者:程序喵大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301316/answer/2264148507

个人的一些使用补充:

喵哥介绍的已经很详细了,写了一个demo,还把pimpl模式优点给大家介绍了,我就不多做赘述了。

但是我想给大家分享一种我自己实际使用的 d-pointer方法,有些区别,但是这种模式下的变种,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对大家有些帮助。

Pimpl或者d-pointer机制其实这是桥接模式的一种组合使用。通过在新的类定义使用其他类,我们可以对实现某个功能类随意的进行增删和修改,

不过Pimpl也有些缺点:例如,每次函数调用都涉及到指针操作,程序运行速度可能变慢;此外也需要在堆上开辟空间,记得使用完之后 delete,一般也建议使用智能指针定义。

d-pointer和Pimpl使用组建上都是差不多的,我们会定义一个类或者结构体,然后再在使用的类中进行 定义该类的指针变量,在使用时候 new。

按理说都差不多情况下,选择一种就好了,为什么还要介绍 d-pointer呢,因为Pimpl有些场景没法一起共存使用,例如我定义的impl类功能十分庞杂,我想把它定义为一个单独的文件,这个时候pimpl就不太好使用了。因为pimpl模式下,被桥接使用的类属于最外层类的一个类成员,我们对该被桥接类的定义都被括在该文件下。而d-pointer使用中,被桥接类只要在文件最前面申明一下就好。其他的使用方式是和pimpl没有区别的。

下面是我使用的示例demo:

test_pimpl.hpp

#pragma once
#include 

class impl{
 public:
    impl(){}
    ~impl(){}
  void func1(){
   std::cout<<__FUNCTION__<<" target "<  }
  void func2(){}

 private:
  void func3(){}
  void func4(){}

  int a;
  int b;
};

pimpl_bridge.h

#pragma once
class impl; //pimpl模式在类内部定义
class MyClass {
 public:
  MyClass();
  void func1();

  void func2();

 private:
  impl* pimpl;
};

main.cpp

#include 
#include "test_pimpl.hpp"
#include "pimpl_bridge.h"


MyClass::MyClass() {
 pimpl = new impl();
}

void MyClass::func1() {
 pimpl->func1();
}
int main()

 MyClass test;
 test.func1();
}

结语

这就是我自己的一些设计模式的使用分享。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想法和需求,也欢迎大家加我好友交流分享哈。


作者:良知犹存,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原创公号号主。公众号内容除了技术还有些人生感悟,一个认真输出内容的职场老司机,也是一个技术之外丰富生活的人,摄影、音乐 and 篮球。关注我,与我一起同行。

                              ‧‧‧‧‧‧‧‧‧‧‧‧‧‧‧‧  END  ‧‧‧‧‧‧‧‧‧‧‧‧‧‧‧‧

推荐阅读

【1】jetson nano开发使用的基础详细分享

【2】Linux开发coredump文件分析实战分享

【3】CPU中的程序是怎么运行起来的 必读

【4】cartographer环境建立以及建图测试

【5】设计模式之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的对比

本公众号全部原创干货已整理成一个目录,回复[ 资源 ]即可获得。


浏览 4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