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实施办法

联合创作 · 1991-04-26 00:00

四川省《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实施办法

(1991年4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1号发布 根据1994年10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50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四川省〈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实施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了加速扫除文盲工作,提高我省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根据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年满十五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公民,除丧失学习能力的以外,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对丧失学习能力者的鉴定,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进行。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扫除文盲工作的领导,根据上级人民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规划和措施,组织有关方面具体实施,按规划要求完成扫除文盲任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扫除文盲工作的具体管理、指导。

城乡基层单位的扫除文盲工作,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单位行政领导负责。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积极协助组织扫除文盲工作。

第四条 扫除文盲与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应当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已经实现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而未完成扫除文盲任务的地区,应在继续开展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同时,抓紧做好扫除文盲工作,在五年以内实现基本扫除文盲的目标。

第五条 扫除文盲教育应与成人技术教育相结合,讲求实效,以提高扫盲对象的文化水平、技术素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扫除文盲教育的教材,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扫盲的扫盲教材,由自治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写,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第六条 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也可以使用当地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第七条 个人脱盲的标准是,农民识一千五百个汉字,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识两千个汉字,能够看懂浅显通俗的报刊、文章、能够记简单的账目,能够书写简单的应用文。

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扫盲的个人脱盲标准,由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基本扫除文盲单位的标准是:其下属的每个单位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以后出生的年满十五周岁以上人口中的非文盲人数,除丧失学习能力的以外,在农村达到95%以上,在城镇达到98%以上;组织脱盲人员继续学习提高,复盲率低于5%。

基本扫除文盲的单位应当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第九条 扫除文盲实行考核、验收制度。考核、验收必须坚持标准,确保扫盲质量。扫除文盲的学员,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或企业事业单位组织考核,对达到脱盲标准的,发给“脱盲证书”。

基本扫除文盲的县(市、区),由省人民政府验收,或由省人民政府委托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验收,报省人民政府核准;乡(镇)、城市的街道,由县(市、区)人民政府验收;企业事业单位,由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验收。对符合标准的,发给“基本扫除文盲单位证书”。

考核、验收的具体办法,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十条 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对基本扫除文盲的县(市、区),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基本扫除文盲的乡(镇)、城市街道、企业事业单位,应定期复查,发现非文盲比例在规定标准以下的,责令采取措施,限期达到标准;限期内未达到标准的,撤销其“基本扫除文盲单位证书”。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措施,督促基本扫除文盲的单位制定规划,继续扫除剩余文盲。在农村,应当积极办好乡(镇)、村农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采取农科教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巩固扫盲成果。

第十二条 鼓励社会上一切有扫除文盲能力的人员参与扫除文盲教学活动。

当地中小学在做好教学的同时,应当积极组织教师、部分学生参加扫盲教学。十五周岁以下(含十五周岁)少年中的文盲、半文盲,由当地小学负责脱盲。十二周岁以下的,计算小学入学率;十三至十五周岁的,计算小学名额。

当地其他普通学校、文化馆(站)等有关方面均应积极承担扫除文盲的教学工作。

第十三条 扫除文盲的教师由乡(镇)、街道、村和企业事业单位聘用,并给予相应报酬。

从事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工作的公办、民办专职教师,属教育行政部门配备的,其调资、晋级、评定职称、评选先进等,应分别与全日制学校的公办或民办教师同等对待。从事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工作的教师,属长期聘用的,由聘用方参照民办教师的待遇执行。企业专职扫盲教师,其工资福利待遇与所在单位职工同等对待。

全社会都应关心、尊重扫盲教师。扫盲教师应热爱扫盲工作,热心为群众服务。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教育事业编制中充实县、乡(镇)成人教育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对农村扫除文盲工作的管理。

第十五条 扫除文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所需经费采取多渠道办法解决。除下列各项外,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必要的补助:

(一)农村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按不低于当年征收总数的10%用于扫盲教育及扫盲后的继续教育;

(二)城镇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应当安排一部分用于扫盲教育;

(三)企业事业单位的扫除文盲经费,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农民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实际支出的比例不低于2%;少数民族地区可划出一定比例开发资金用于扫盲和扫盲后的继续教育。扫盲任务重的县(市、区),农民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扫盲。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扫除文盲工作中,培训专职工作人员和教师,编写教材和读物,开展教研活动,以及交流经验和奖励先进等所需费用,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自愿资助扫除文盲教育。

第十六条 对在规定期限内具备学习条件而不参加扫除文盲学习的适龄文盲、半文盲公民,当地人民政府应当进行批评教育,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组织入学,使其达到脱盲标准。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不得招收未达到个人脱盲标准的扫盲对象为职工。征用土地后依法安置的文盲农民,应参加扫盲学习,达到个人脱盲标准后才能就业。

第十八条 扫除文盲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扫盲任务应当列为县(市、区)、乡(镇)、城市街道和企业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的职责,作为考核工作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未按规定完成扫除文盲任务的单位,由上级人民政府处理。

下级人民政府应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扫除文盲工作的情况,接受检查、监督。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在扫除文盲的考核、验收、复查工作中弄虚作假,违者,上级人民政府应责令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予以行政处分,对实际未达到基本扫除文盲单位标准的.撤销其“基本扫除文盲单位证书”。

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扫除文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