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县

联合创作 · 2023-08-12 19:54

地名由来:喀喇沁,为部落名称,蒙古语是"保为"或"看守"之意。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置喀喇沁左翼旗(治所初在官大海,后迁至南公营子)。1958年4月1日,成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2023年5月,喀左县被纳入“十四五”时期辽宁省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2022年11月,生态环境部命名喀左县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1年12月,喀左县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2021年11月,喀左县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2021年10月,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公布,喀左县榜上有名。

2021年9月,喀左县被命名为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1年6月,喀左县入选2021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名单。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喀左县人口数量为34.61万人,位列朝阳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位,位列辽宁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6位。

+查看更多喀左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喀左县,全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是辽宁省朝阳市下辖的唯一一个蒙古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西部朝阳市南部、大凌河上游的丘陵地区,是辽冀蒙三省交汇地带,辽西走廊北通道要冲,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喀左县县域总面积2238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街区,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1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喀左县是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县、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和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荣获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有“金鼎之地”“塞外水城”“暴龙之乡”“紫陶之都”的美誉。

喀左县,总人口41.94万,有汉、蒙古、回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中以蒙古族为多,占22%。

县内蒙古族村寨各具特色。其中白音爱里村地处县城南郊,全村总人口1458人,蒙古族占88%,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古老与现代融合的蒙古族村落,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基地、辽宁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辽宁省旅游专业村。2009年,白音爱里被列为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村。

历史沿革:

辽统和四年(986),置阜俗县,治今大城子镇,后为利州治。

元至元初废阜俗县入利州。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营州中屯卫,属大宁都指挥使司。

后金天聪九年(1635),置喀喇沁左翼旗(治所官大海,后移南公营子)。

清乾隆三年(1738),在喀喇沁左翼旗地内设塔子沟厅,专管汉人事宜。

乾隆四十三年(1778),改塔子沟厅为建昌县,隶属承德府,实行“蒙汉分治,旗县并立”。

1912年,境内汉族初属直隶省(今河北省),后属建昌县。

1914年,因建昌县与江西建昌府重名,又为大凌河发源地,故改建昌县为凌源县。

1931年,属凌南县。

1940年,撤销县制,蒙、汉统归喀喇沁左旗管辖。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成立喀喇沁左旗人民政府。

1948年,结束蒙、汉分治。

1949年,旗政府从公营子(今南公营子)迁至大城子。

1956年,属辽宁省。

1957年10月8日,国务院第五十八次会议决议,撤销喀喇沁左旗,设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1958年4月1日,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成立,属朝阳市。

1964年,属朝阳专区。

1970年,属朝阳地区。

1984年,复属朝阳市。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