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县文庙

共 187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09:57

历史沿革

据《耀州志》载:耀县文庙创建于北宋嘉祐年间(1056年~1063年)。
元延祐年间(1314年~1420年),重修文庙。
明洪武五年(1372年),维修大成殿;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将大成殿增加至七间,并增建东西庑各十间;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维修文庙;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重修文庙;明崇祯年间(1628年~1644 年),维修文庙,并维修文昌祠三间,建神厨五间。
清康熙三十五年(1689年),维修文庙;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共修文庙3次;清嘉庆五年(1800年),又对文庙进行了维修。
耀县文庙

建筑格局

耀县文庙占地近6600平方米,两进院落,院内以轴线布局,由南到北依次为棂星门、戟门、东西耳房、东西庑、大成殿,布置谨严对称。建制则沿用“左庙右学”的规制,即文庙在左而学校(古称“儒学”)在右,与明清以来“庙学合一”的设置不同。

主要建筑

棂星门

棂星门,也叫木牌楼(即文庙的大门)。位于文庙最南端,面临学古路,为四柱三间重檐结构的精巧纯木构建筑。构思巧妙、设计精确,四柱三间不用戗柱,屋顶为重檐庑殿顶(封建礼制建筑中屋顶的最高规格)而不是常见的三楼或五楼等形式,上下两层斗拱和梁架结构相同,上檐、下檐均出五跳,十一踩,屋面全部用绿色琉璃瓦覆盖。复杂而华丽的结构由四根柱子承重,屹立六百多年,不歪不斜,岿然不动,在西北地区亦属少见。

戟门

戟门,位于文庙中部,是文庙的正门,又叫大成门。戟门单檐悬山顶,并开三间六扇大门。朱漆大门上装饰有金色门钉,明间五路九钉,寓意“九五之尊”,两边四扇均为五路七钉。屋顶进深与高度的比例为3:1,属宋代特征。屋面覆青瓦,用绿色琉璃瓦剪边。

东西庑

东西庑,位于大成殿前东西两侧,相向而建,均为清式建筑。面阔各十一间,39.5米,进深三间,8.51米。屋顶为悬山式,屋面覆青瓦,正脊两头饰用脊吻,悬山外用博风板封护,装饰悬鱼。两庑原为历代奉祀孔门弟子和儒学代表人物的专门殿堂,现为文物展览室,东庑展览宗教艺术文物,西庑展览耀州出土文物精品。东西耳房结构与东西庑相同。

大成殿

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为陕西省内规模较大,年代较早的一座古建筑。大木结构具有金、元的手法,经明清两代修缮。殿檐柱现状明间两柱细小,两次间两柱粗大,并有显著的侧脚、卷杀,原为五间,后来又增加中间二柱,成为七间。构架为前后乳袱对大椽袱用四柱,但在乳袱上不用搭牵,而用驼峰、托脚成檩。外檐斗拱五铺作双下昂,用材较大,昂嘴扁平。这座殿的另一特点是用大内额,大内额系园木,跨度达10米多,后因挠度过大,在明间缝位又加两根小柱支撑。平梁上用叉手、蜀柱,各层梁上用驼峰。屋面举折也较为平缓,殿前月台近于方形,围以压栏石。

历史文化

祭孔大典及成人礼仪式
祭孔大典及成人礼仪式
2015年5月23日,耀县文庙大成殿举行“铜川市耀州区首届祭孔大典及成人礼仪式”,以纪念先师孔子诞辰2566周年。

文物价值

耀县文庙在建筑设计上和营建方面集宋、元、明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之大成,不仅文庙古建群具有官式做法的特点,还带有明显的地方做法的风格,特别是大成殿前檐柱头使用大通额,内部构架使用大内额的做法,这都是比较典型的地方做法,对于研究元代建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大成殿外观端庄、稳重、体态雄伟,在构造上既追求整体粗犷感觉,局部义不失去精细的韵味,另外棂星门形式为四柱三间重檐式,与传统的四柱三楼式做法大相径庭,这种做法在陕西关中地区比较少见。综观耀县文庙现存的儿座建筑,无论是它的历史价值,还是文物价值,在陕西文庙建筑中实属比较有影响的范例。

保护措施

1957年5月31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耀县文庙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省政府于1992年4月20日划定了保护范围。重点保护范围:文庙大成殿、戟门、东西庑,木牌坊;一般保护区:文庙围墙内;建设控制地带:一般保护区外延30米内。
2001年6月25日,耀县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