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Q&A
共 1150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07-21 11:00
Q:颐和园为什么要模仿“江南”?
A:颐和园,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其如此模仿江南的原因有二,首先,江南地区的园林代表着中国园林的至高文化境界,那里在明清两代,是进士和文人最多的地方,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所以,北方地区修造园林,自然要学习江南好榜样。其次,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多次下江南,对那里的风景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皇帝不能久居当地,于是就想把风景搬到京城。
Q:颐和园哪里能看到蜡梅盛开的景象?
A:每年12月到次年的2月便是颐和园乐农轩蜡梅的花期,乐农轩是颐和园里的一组农式建筑,位于益寿堂东面万寿山东山腰上,这里环境清幽,几株蜡梅也是傲然独立,气质天成,沁人心脾的花香轻柔地萦绕,朵朵金黄在阳光下更显娇媚,沉闷了一整个冬天的生命力,似乎都在这一朵朵小小的蜡梅上迸发,刻成美丽、凝成幽香。
Q:颐和园中的文物为什么值得人们前往观赏?
A:清漪园时期,乾隆皇帝对文玩多有搜罗,商周铜器、唐宋元明瓷玉及书画很多,当时著录的陈设达四万余件,清廷内务府专门设立《陈设清册》,建档管理。据英法联军劫掠后的清册载,清漪园各处陈设物品只剩有五百三十件,而且多残破不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浩劫,园藏文物又被毁掠一空。1902年,慈禧再次修复颐和园并大力充实园内陈设。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园藏文物计有四万余件,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木器、漆器、书画、古籍、珐琅、钟表、竹器、乐器、根雕、杂项等,几乎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并有不少外国文物;从价值上看,国家级文物有二万余件,其中包括虢宣公子白鼎、三牺尊、缂丝长轴佛像图等国宝级珍品。
Q:颐和园内的建筑布局是怎样的?
A:颐和园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Q:为何海棠花开是颐和园乐寿堂的一大胜景?
A:在晋代的时候,海棠以西府地方的最为著名,于是就以西府命名。至清代,最负盛名的则是北京西直门外的极乐寺。后来慈禧太后知道了,就把那里的西府海棠移植到颐和园乐寿堂。如今,观赏颐和园的西府海棠依然是阳春三月的一大胜景,然而赏花者不同了,不再是帝王,而是广大的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