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毁坏财物罪与其他罪的判断区分

共 1110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03-23 17:59

一、和寻衅滋事罪的区别

寻衅滋事罪是从1979年刑法的流氓罪中分离出来的四个单独罪名之一。1997《刑法》第293条将其规定为单独的犯罪行为和罪名,并列举了四类客观行为: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追捕、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毁损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在公共场所打闹闹,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五条: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检察院、北京市公安局关于八种侵犯财产犯罪数额认定标准的通知》

故意毁坏财物罪,数额较大为五千元以上;数额巨大为五万元以上。


二、两罪的对比和分析

从上面引用的法条来看,故意毁坏财物罪和寻衅滋事罪之所以存在可能混淆的情况,就在于这两罪的犯罪行为方式上有重合的地方。



仅从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来看,故意毁坏财物罪和侵犯财产型的寻衅滋事罪之间几乎没有不同。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故意毁坏财物罪中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区分了两个量刑档次。故而,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如果在数额或情节上达到某种程度,为了贯彻罪责刑向适应的原则,应该将其确定为故意毁坏财物罪。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数额不是很大的故意毁坏财物行为都应该定为寻衅滋事罪。单纯从数额和情节上区分这两罪是不妥当的。笔者认为此种情况下,区分两者的关键应该在于犯罪的对象和动机。



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的犯罪行为通常是由某种现实原因造成的。行为人可能是出于对财产所有人的报复、嫉妒或其他类似有针对性的心理态度,破坏财产损失所有人财产是其犯罪目的。


在这里犯罪的故意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特定所有人的财物犯罪的故意;另一方面是对财物进行毁坏的故意。综合考虑,我们会发现行为人犯罪的主观针对性超过了其破坏行为的欲望,成为决定行为人犯罪行为的关键。


寻衅滋事罪是从旧刑法中的流氓罪中发展而来。其犯罪行为多是出于挑衅社会、寻求刺激、取乐发泄等心理态度,毁坏财物只是手段。在这种动机下,犯罪行为通常没有明确的犯罪目标,表现在犯罪对象选择的任意性上。


在这里,故意为犯罪行为超过了故意对某对象犯罪成为主导犯罪行为实施的最主要动因。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故意毁坏财物罪与其他罪的判断区分相关信息。如有法律相关问题,可关注在线咨询~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