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故里

联合创作 · 2023-08-06

韩信故里,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境内,即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淮安市自古名人辈出,素有“九省通衢”“入京孔道”之称。李白、杜甫、白居易、刘长卿、苏轼等历代文人墨客在淮安留下许多华美的词章。

文化

建筑特点

韩信故里在今淮安区镇淮楼的东北方,座北朝南,原为三进花园式建筑,在正殿上,有韩信坐像,两侧有侍童分立左右。殿内悬挂着“乃白精心”、“国士无双”、“兴汉三杰”等牌匾,两面山墙上镶嵌有韩信事迹和明人题刻。后渐湮废。

1982年,当时的淮阴市人民政府拨款对尚存的后殿进行了大修。重建了围墙、门楼。门楼上首镌刻着“汉韩侯祠”的隶书大字,重建的正殿为单檐硬山隔扇,仿汉建筑风格,显得古朴庄重。殿内重塑了韩信像,修复和添置了一批文人题刻。院内广植花草,栽种青松翠竹。

主要景点

湘阴候庙

相传在公园前191年汉惠帝大赦天下,即令射阳侯刘缠(即项伯)为韩信建祠,后圮废于宋末元初。今淮阴侯庙重建于2002年5月,位于韩信湖南岸,背对湖水,寓意韩信背水列阵,用兵出神入化。其建筑为典型的汉代风格,由山门、庭院、回廓和大殿组成。

韩候钓台

位于韩信湖南岸的韩信钓台,这是韩信少年时钓鱼的地方。后因水患,原钓台被毁,碑亦无存。钓鱼台为亭台式建筑,背倚淮阴侯庙,亭额为陈立夫老先生手书“韩信钓台”,两侧亭柱有对联为:“清淮有幸,流传千古占鳌钩;岁月无情,消逝几多渔利客”。

胯下桥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韩信衣锦还乡后,以德报怨,仍给屠中少年授职。后乡人立胯下桥纪念此事。

漂母墓

对韩信有一饭之恩的漂母,其坟墓仍存于今淮阴区码头镇境内,俗称泰山墩,历史文献中常称之为漂母墓。后经考证,此墓为清代墓葬。北魏郦道元在其所著的《水经注.淮水》中写道:“淮阴故城东西两冢(冢:坟墓),西者漂母冢也,周回数百步,高十余丈。”现墓直径50米,高20米,仍显得格外壮观。墓北有石碑三方,其一碑高1.25米,宽0.6米,建于民国十九年,正碑上刻“漂母墓”三字,并有附文,记载漂母食信于淮阴的事迹。

漂母祠

漂母祠为一民房式四合院。正屋面南三间,硬山隔扇直棂窗。正堂供奉漂母塑像。

浏览 1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