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邑镇
地名由来:原为朝邑县城旧址,1958年,大荔朝邑并县后,朝邑县改为镇,因而得名。
丰图义仓
丰图义仓
丰图义仓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朝邑镇人口数量为4.31万人,位列大荔县各镇(街道)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位。
2018年7月,农业农村部认定朝邑镇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天荔冬枣)。
2014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朝邑镇为2014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2014年7月,朝邑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朝邑镇位于大荔县城东14.8公里处。辖15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89个村民小组,34个省、市、县驻朝单位,总人口23979人。耕地3.2万亩,土地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
朝邑镇原为朝邑县旧址,历史悠久,据《朝邑县志》所载,朝邑一名始于西魏大统六年(公元540年),已有1 400多年历史。1958年大朝并县后,朝邑县城改为镇,后为朝邑公社。1 98 3年命名为朝邑镇。现为大荔县东部规模最大的建制镇。境内交通便捷,通讯设施齐全。大朝公路横贯东西,两朝公路纵穿南北,村级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境内有邮电、电讯机构,通讯设施齐全,设有广播调频台,电视进户占到9 5%以上,形成了通讯、广播、电视、报刊相结合的综合信息传递网络。经济条件优越,文化市场繁荣。乡镇企业和围绕集镇建设迅速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已成为境内的经济支柱。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群众储蓄额2 000多万元。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科技、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商贸繁荣发达,城镇化水平提高。以瓜果、蔬菜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推动了一批乡镇企业发展和二、三产业的兴起,使商贸业呈现出前所未所有的繁荣景象,镇区每逢二、八-,每次-约两万人次,日交易额4.2万元,年交易额800多万元,年缴工商税47万元。辐射范围达2 0公里,已成为大荔县东部商品集散中心。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近三年来,共投资1 1 1 6万元新建商住楼6.5万平方米,新增门店1 7 8个,为发展二、三产业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农业资源丰富,四大产业初具规模。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塑棚产业、红枣、果品产业及畜牧产业框架已基本形成,初具规模。一是建成了以大朝路和两朝路为轴心的一纵一横十字型设施农业产业带,已建各种塑棚6 60棚,其中日光温室3 5 1棚,设施农业面积4600亩,主产油桃、杏、哈密瓜、洋香瓜、蔬菜,总产可达3 09吨。二是形成了以北寨黄河滩区为中心,南北拓展的十里红枣长廊,以梨枣、冬枣为主,面积达5 6 5 3亩,年产鲜枣1 0 2 0吨。
大荔岱祠岑楼
岱祠岑楼位于大荔县城东17.5公里处的朝邑镇大寨子村东。东西宽119米,南北长169米,占地总面积20311平方米(包括原金龙寺部分面积)。地理坐标为北纬34°47′,东经110°06′。岱
金龙寺塔
金龙寺塔建于明代。位于大荔县城东17.5公里处的朝邑镇大寨子村东古黄河西岸上,地理坐标为东径110°06′,北纬34°47′。塔,原为朝邑县十二景观之一,亦是金龙寺内的主要建筑之一。西与岱祠
大荔河防碉堡群
大荔河防碉堡群时代:民国地址:大荔县朝邑镇紫阳村、朝邑农垦三团、安仁镇小坡村、安昌村保护范围:1—9及11号碉堡本体四周外扩5米,10号碉堡四周外扩1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5米。2
历史沿革:
朝邑镇原为朝邑县治所在地。
朝邑一名始于西魏大统六年(540年),因其城西朝坂而得名。
清时为朝邑县中局。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称衷和乡。
1949年10月,后属第六区。
1956年,撤区并乡设立城关镇。
1958年11月,与平民、严庄、赵渡3个公社合并后为朝邑公社。
1958年12月,大荔、朝邑两县合并后为朝邑公社。
1983年,更名为朝邑镇。
2011年,伯土乡、沙底乡并入朝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