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楼天主教堂
洪家楼天主教堂
共 3334字,需浏览 7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洪家楼天主教堂始建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建筑设计师奥籍方济会会士庞会襄修士(Bro.Corbinius Panger)负责设计和监工。
1930年左右的洪家楼教堂
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德国人特意聘请卢立成为工程的总施工、总监管,带着本村一百多名石匠,总管着工程的一千多人施工,按其提供的图纸对采购、石雕以及木、瓦工等活进行安排调度,历时三年,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落成。虽然教堂是一座哥特式的建筑,但是材料,装饰,建筑施工等都是用中国传统建筑方法来制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很快占领了济南,教区受损,教友被残害也屡见不鲜。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解放济南时,市郊东部的洪家楼地区也未能幸免,当时的大小修院已迁至五大马路妙法里。后来主教座堂院内也有炸弹落下,但大堂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1966年,洪家楼天主教堂在文革中被关闭。1966年至1983年停止宗教活动。1985年4月,济南市政府拨专款对6个十字架、96处石花雕塔和教堂的壁画、圣像、地面、跪凳、祭台、灯具等设施全面进行了修缮。同年12月25日圣诞节,已经关闭近20年的教堂恢复开放,并举行盛大弥撒。
2001年,在全国播出的第一部建筑文化电视系列专题片《中华民族百年建筑精典》中,被全国26位院士级建筑大师评审为“100座近现代经典建筑”之一。
建筑布局
洪家楼天主教堂主要包括哥特风格的经堂和南侧与修道院罗曼式建筑相一致的神父办公楼、北侧文革后所建的带有檐廊的单层砖石混凝土材料的建筑用房,分别作为接待处、修女室以及祈祷室等教会日常的办公和生活的场所。北侧为四坡屋顶的附属房屋与圣器室连接,作为神父的休息室和小祈祷室。
教堂座东面西,前窄后宽。教堂施工者为孙村石匠卢立成,平面为拉丁十字形,外墙用石块砌成,西面的正立面有两座高大的尖顶钟楼,还有众多的小尖塔。西面部分是神修院的附属用房,东面部分是三合院的形式,分别作为学生的生活区,主要作为宿舍、卫生间、餐厅、教室、图书馆以及办公室。三合院的中间围合成为小花园,花园前得空地作为学生活动场所。三面围合的附属房屋构成了整个的洪家楼天主教堂建筑群。从教堂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上看,教堂采用对称式的庭院式布局,教堂庭院大门与教堂内部正门、中厅、祭坛在中心轴线上。
洪楼教堂侧面(自南向北)
主要建筑
外表建筑
洪家楼天主教堂为双塔哥特式建筑,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扩建,基本属于欧洲12至16世纪初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与、、和极为相像。
教堂座东面西,前窄后宽,多角多棱,多门多窗,建筑面积约有2600多平方米,圣坛设于东端。正面有两个尖顶分立式钟楼,高约60米,左右为穹窿式尖卷顶,三个正门均为尖拱型,拱门上面层层雕花;教堂后端,也有两个高约55米的尖塔,前后四塔相互对应,皆为青砖、料石砌垒。正门两侧一对高大的钟楼通贯多层墩柱。教堂内,设两排纵柱,中央通廊高大,地面用青条石铺就,圆顶和墙壁上。
洪家楼天主教堂虽然是比较纯粹的西方建筑,但是依然可以在一些细部看出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教堂主厅的屋顶盖着中国传统小黑瓦。教堂中门两侧上部石墙雕有两个石龙头,龙嘴大张,怒目圆睁,雕刻生动夸张,教堂内部上方的仙鹤壁画等。
洪家楼天主教堂
内部景观
洪家楼天主教堂主厅中央通廊高大,进深很长,地面用青条石铺就,堂内设两排方形纵柱(约40余根),柱头雕刻着镂空花卉,圆顶和墙壁上绘制的精工图案、雕饰和文字。高耸的穹窿顶上绘满了宗教壁画(多为色彩艳丽的花卉图案),细长的柱身布满雕刻,充满宗教气氛。
教堂里面的采光也很充分,其窗子是用镶嵌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出强烈的光色效果。
在教堂的南侧,还有一处以钟楼为中心的二层环廊建筑群,方形尖顶的钟塔有四层高,东西两侧各建有二层西式环廊建筑。
内部
建筑特色
洪家楼天主教堂是典型哥特式风格,立面的两侧是夹在中心的山墙,呈现一对三角形,正面由于左右对称分为三部分,符合天主教中“三位一体”的信条。横向上分为四个部分最低层为三座尖形的门,门洞上都是石雕花围绕,层次鲜明。中间的门是正门入口也是最大最精美的,中间大门两侧有两个带有中国传统的龙头像龛,门券上雕刻有精美的石雕和花砖,门头的拱处是砖拼砌的葡萄和植物花饰,与列柱构成层层后退具有透视效果的视觉形态。
第二部分也是蕴含这“三位一体”的寓意门的上方由砖砌筑的花檐廊纵向分割的三连并置形成虚实、大小的对比。第三部分是两边为尖拱形窗与中间的玫瑰图形的花窗组成。中间是4个玫瑰形的窗户围绕这中间1个最大的窗户,花窗是轮窗形状,四周环绕花型石砖;两侧为哥特式常见的彩色玻璃窗。第四部分是两边角上的高耸的尖角钟楼两侧对称,塔的墙面上有拱形窗带有花型装饰由青砖雕刻,顶部是西方十字架,建筑整体是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的西方哥特式建筑风格。
洪家楼天主教堂虽然是的西方建筑哥特式建筑,但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中国传统的影响。教堂正殿的屋顶覆盖着中国传统的黑色瓷砖。另外,教堂两侧的石头墙上刻有两个石头龙头,龙嘴张开,生气的眼神,夸张的夸张雕塑,明显地刻画了中国传统民俗的文化。
保护措施
1985年4月间,济南市政府拨专款,对6个十字架、96处石花雕塔和教堂内的壁画、圣像、地面、跪凳、祭台、灯具等设饰又全面进行了修缮。
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名单。
2021年10月,入选《济南市第一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
2022年第一季度,洪家楼天主教堂屋面修缮保护工程完成。
文化活动
教堂的圣诞夜:教堂内圣诞夜的高潮是“迎圣婴”和子夜时分的大弥撒,每到平安夜,济南各地很多人慕名而来,络绎不绝。在平安夜当晚,一般在8点半左右会举行“迎圣婴”活动,由洪家楼教堂的修院小教堂开始,经过洪楼北路,一直到教堂院内的圣母山,一路撒鲜花,一路乐队相伴,放置圣婴的马槽更是吸引众多人士前来参观、朝拜。11点左右,子时弥撒正式开始,由此开始天主教徒的祈祷活动。
文物价值
洪楼天主教堂是济南市乃至山东省第一座采用“囤积法”建造的欧式建筑。早在始建之前,意大利传教士和法国传教土就在洪家楼一带建起了小修道院。洪家楼天主教堂作为一栋哥特式建筑,既具备哥特式建筑轻 盈向上的特点,也有中国含蓄内敛的建筑特色,建筑的很多细节 都体现着哥特建筑与中国建筑文化的融合。从南立面看,建筑的前面部分是U型回廊,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庭院回廊,却更为简化。洪家楼天主教堂虽然不断地被修缮,但主要建筑材料依然是 青砖、料石垒砌,垂直挺拔。外窗为红色木质窗框,装饰简化,用木条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内镶嵌玻璃,是典型的中国红与简练的几何线条的结合。教堂内地面用青条石铺面,纵柱为青石柱,肋梁是红色石砖,材料风格呼应,整体和谐统一。洪家楼天主教堂虽然是比较纯粹的西方建筑,但是依然可以在一些细部看出中国传统的影响。教堂主厅的屋顶盖着中国传统小黑瓦。此外,教堂中门两侧上部石墙雕有两个石龙头,龙嘴大张,怒目圆睁,显然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
旅游信息
交通信息
公交:乘坐济南公交K1路、T7路、K10路、K11路、K30路、K55路、K75路、K91路、B98路、K110路、K118路、B165路、T201路、311路、318路、318路支线、BRT-5号线公交车在洪家楼站下车即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