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县
地名由来:朝阳市:朝阳一名始于清代,以境内凤凰山上的朝阳洞得名。另据民国二年《朝阳县志》记载,取《诗经》大雅篇“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意,引“凤鸣朝阳”之句乃取“朝阳”二字命名。
2022年9月,朝阳县被列入2022年辽宁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2年3月,朝阳县被确定为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
2021年10月,朝阳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小戏)。
2021年9月,朝阳县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朝阳县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朝阳县人口数量为40.45万人,位列朝阳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位,位列辽宁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7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345位。
2021年3月,朝阳县被推荐为2021年辽宁省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县。
+查看更多朝阳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朝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地处冀蒙辽三省(区)交界处,西连内蒙古自治区,是辽宁进入内蒙古的门户区域。东北部分别与朝阳市双塔区、龙城区和北票市毗连,东和东南与锦州凌海市、葫芦岛市南票区、连山区接壤,南靠葫芦岛市建昌县,西靠建平、喀左,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为邻。地理坐标为北纬40°55′~41°54′,东经119°52′~120°47′。南北长109.1千米,东西宽76.2千米。县城位于北纬41°43′,东经120°27′,距首都北京518千米,距省会沈阳328千米,距锦州港90千米。全县总土地面积3758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朝阳县历史悠久。
殷商时期,为孤竹国领地。
西周时期,是东胡、山戎活动地区。
战国时期,是燕国所辟辽西柳城县属地。
秦为辽西郡柳城所属。
汉为辽西西部都尉治所。
三国时期,此处属魏幽州昌黎郡。
东晋、十六国时期,这里先后出现前燕(鲜卑慕容)、后燕(鲜卑慕容)和北燕(汉族冯跋)三个割据政权。
咸康七年(341)燕王慕容皝在“柳城之北,龙山之西”选胜定都,改“柳城”为“龙城”,翌年由棘城迁都至龙城。
前秦时,在龙城设平州治和昌黎郡治。
后燕、北燕时,皆为昌黎郡治。
南北朝时期,为北魏领地。
太平真君五年(444)置营州,治所在龙城。
隋朝时期,改龙城为柳城,设营州总管府。
唐、五代时期,置营州都督府。
961年辽在此置霸州新武军。
重熙十年(1041)升霸城县治为兴中府,改霸城县为兴中县。
南宋、金时期,兴中府治,属北京路。
至元七年(1271)降府为州,隶大宁路。
至正二年(1342)正月,兴中改属懿州。
明初属营州右屯卫,后划归朵颜卫作蒙古牧地。
清朝为卓索图盟吐默特右翼旗地。
清乾隆三年(1738),清政府在喀喇沁左翼旗设塔子沟厅管理汉民事务,为塔子沟厅东境,隶属承德府;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分塔子沟厅东境置三座塔厅,治所为今朝阳城。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撤三座塔厅设朝阳县,仍隶属承德府。
清光绪三十年(1904),升朝阳县为朝阳府,领朝阳、建昌、建平、阜新、绥东五县,府治在朝阳城。
1914年,废府改县。
1929年,朝阳县直属热河省。
1933年2月,日本军占据朝阳。
1934年12月,伪满洲国时朝阳由热河划归新置的锦州省管辖。
1940年朝阳县改称吐默特右旗。
7月,将朝阳县北部6区划出,另置吐默特中旗(设在今北票境内)。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10日,朝阳县人民政府成立。
1946年1月,国民党军队占据了朝阳县城,人民政府党政机关向西转移。
同年4月,县党政机关重返朝阳境内,在梅勒营子一带,建立人民政权。
开始称朝阳县,后又称朝南县。
1948年5月,改称羊山县。
县人民政府设在今羊山镇,隶属中共热东地委。
1947年6月,中共热辽专署(即二十一专署)在大凌河以北建立朝阳县。
同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解放了朝阳城,朝阳县政府接管了县城。
1949年6月,热河省政府第56次会议决定:撤销羊山县建制,与朝阳县合并,定名为朝阳县。
1949年10月1日,朝阳县属热河省管辖。
1956年1月,朝阳县划归辽宁省,隶属锦州专员公署。
1959年1月,朝阳市建立,朝阳县隶属朝阳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