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联合创作 · 2023-04-20 00:00

2023年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平顶山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平顶山调查队

(2024年4月19日)

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省委“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克服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工业品价格震荡走低等困难和挑战,拼经济、扩内需,强投资、促转型,抓创新、增动力,生产需求不断改善,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全市经济呈现稳步发展、恢复向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720.07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30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135.29亿元,增长2.8 %;第三产业增加值1380.48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为7.5:41.7:50.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057元,比上年增长3.7%。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1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0‰;死亡人口4.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8.10‰;自然减少人口0.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42‰。

全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7.9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793人。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23万人,新增返乡下乡创业1.20万人,带动就业7.50万人。截止2023年底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50.32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2%。其中,食品烟酒类与上年持平,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2%,居住类下降0.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7%。

图片1.png

 

全年财政总收入293.34亿元,比上年下降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7.13亿元,增长5.0%,其中税收收入148.67亿元,下降6.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2.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4.50亿元,增长2.1%,其中民生支出290.82亿元,下降0.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68.5%。

 

二、农业

 

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446.6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28千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20.85千公顷,增加0.1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6.25千公顷,增加0.43千公顷,其中花生种植面积34.29千公顷,增加0.32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7.53千公顷,减少0.02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223.18万吨,比上年减少5.16万吨,减产2.3%。其中,夏粮产量114.26万吨,减少8.09万吨,减产6.6%;秋粮产量108.92万吨,增加2.94万吨,增产2.8%。小麦产量114.22万吨,减少8.10万吨,减产6.6%。

全年油料产量16.56万吨,比上年增加0.42万吨,增产2.6%。其中,花生产量13.88万吨,增加0.35万吨,增产2.6%。蔬菜产量231.47万吨,减少0.06万吨,减产0.03%。食用菌产量11.84万吨,增加0.02万吨,增产0.2%。瓜果产量24.26万吨,增加0.22万吨,增产0.9%。

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33.24万吨,比上年增长2.4%。其中,猪肉产量26.04万吨,增长8.5%;牛肉产量1.87万吨,下降11.8%;羊肉产量1.73万吨,下降2.9%;禽肉产量3.60万吨,下降21.0%。禽蛋产量17.3万吨,下降1.3%。牛奶产量24.71万吨,增长7.5%。年末生猪存栏220.58万头,比上年末下降5.8%;全年生猪出栏342.02万头,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3%,股份制企业增长3.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6%,私营企业下降6.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9%,制造业增长3.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3%。分重点产业来看,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7.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16.9%;传统支柱产业增长2.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2.0%;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7.4%;高技术产业增长54.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高载能行业增长2.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2.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7.9%。

图片2.png

 

年末全市发电装机容量90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0.2%。其中,火电装机容量486万千瓦,与上年末基本持平;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增长11.8%;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60万千瓦,增长33.0%。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8.1%,利润总额下降2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8.08元,比上年增加0.39元。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53.97亿元,比上年增长0.4%。建筑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178.6亿元,下降30.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2.8%。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0.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9.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2%。基础设施投资下降0.6%,民间投资下降9.2%,工业投资增长18.4%。

全年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347个,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4.4%。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尼龙化工产业配套氢氨、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矿智能化建设三年改造、汝州市汝丰焦化有限公司装备大型改造升级、汝州市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生猪养殖综合体等项目建成投用,河南鲁山抽水蓄能电站、河南(宝丰)高分子表面处理产业基地、河南领创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0000吨高纯石墨碳材制品、焦作至唐河高速公路、叶县至鲁山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推进,平漯周高铁、焦平高速公路、白龟湖环湖公路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图片3.png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0.32亿元,比上年下降2.2%,其中住宅投资94.01亿元,下降3.6%。商品房销售面积213.43万平方米,下降31.3%,其中商品住宅200.25万平方米,下降31.0%。

图片4.png

 

 

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4.18亿元,比上年增长6.1%。分城乡看,城镇962.23亿元,增长6.0%;乡村221.95亿元,增长6.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949.13亿元,增长5.2%;住宿餐饮业235.05亿元,增长10.1%。

在限额以上单位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3%;烟酒类增长7.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7.3%;金银珠宝类下降17.4%;日用品类下降4.2%;中西药品类增长17.8%;棉麻类增长15.9%;通讯器材类增长30.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5%;汽车类增长10.1%,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82.4%。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值56.94 亿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出口总值54.61亿元,下降3.3%;进口总值2.33 亿元,增长56.5%。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新设立企业15个。实际到位资本0.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5%。实际利用省外资金723.60亿元,增长9.2%。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全市公路货物运输总量0.95亿吨,比上年下降9.6%。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462.53亿吨公里,增长0.9%。公路旅客运输总量0.51亿人次,是上年的4.85倍。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30.88亿人公里,是上年的4.96倍。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89.9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3.2%,其中私人汽车84.18万辆,增长3.5%。民用轿车拥有量45.27万辆,增长5.7%。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2.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含快递)17.98亿元,增长29.0%;电信业务总量44.84亿元,增长18.7%。快递业务总量1.21亿件,增长61.7%;快递业务收入14.03亿元,增长78.7%。年末互联网用户198万户,1000M以上宽带用户占比为29.0%。

图片5.png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62.7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6%,其中境内住户存款余额3286.31亿元,增长12.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53.29亿元,增长9.6%,其中境内住户贷款余额851.76亿元,增长16.5%。

图片6.png

 

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5家。发行股票5只(存量),其中发行A股4只,发行境外股票1只。2023年首次发行、再融资募集资金63.03亿元。年末A股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526.93亿元。

全年全市保险保费收入91.08亿元,比上年下降2.4%。分业务种类看,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67.24亿元,比上年下降7.0%。

年末全市保险业赔付支出3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分业务种类看,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16.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7%;人身险业务赔付支出2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九、人民生活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10元,比上年增长6.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87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79元,增长7.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07,比上年减少0.06。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719元,比上年增长10.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878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16元,增长9.9%。

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60.27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8.57万人,城镇职工参保人数91.70万人(含在职人员67.71万人,退休人员23.99万人)。基本医疗参保人数483.3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76.9万人(含参保退休人员27.8万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405.4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8.9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3.5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7.24万人。

全年全市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0.77亿元,共保障城市低保人员1.98万人;发放农村最低保障金3.04亿元,共保障农村低保人员11.4万人。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2万人,在校生9.5万人,毕业生2.6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2.1万人,在校生3.7万人,毕业生1.2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1万人,在校生3.7万人,毕业生1.5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8万人,在校生14.5万人,毕业生4.3万人。初中招生8.9万人,在校生27.5万人,毕业生8万人。小学招生7.5万人,在校生49万人,毕业生8.9万人。特殊教育招收残疾儿童172人,在校残疾儿童173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6.4万人。

年末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4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2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启动实施2个省重大科技专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6项。全年授权专利3441件。截至年末,有效发明专利2939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697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1.91亿元。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1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5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个。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0.06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0%。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1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55437万卷(件)。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281.8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43.30亿元。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67处,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16处。星级酒店11个,旅行社50家。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098个,其中,医院11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0个,卫生院96个,村卫生室 2835个,门诊部9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4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个,卫生监督机构10个,急救中心5个,采供血站(机构)1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7个,其他卫生机构10个。卫生机构床位37283张,其中,医院28910张,卫生院5983张。卫生技术人员3809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877人,注册护士16270人。按机构分,医院卫生技术人员24677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3992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430人,妇幼保健院(所、站)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105人。全年总诊疗人次3341.79万人次(不含核酸检测人次数),总出院人数1033.84万人。

全年全市运动员获得全国冠军3个,获得省级及以上比赛奖牌数373枚,其中,金牌100枚、银牌127枚,铜牌146枚。全年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1.332万人次。拥有体育场地数量18225个,拥有体育场地面积1297.4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2平方米。

 

十二、资源、环境

 

全市年末已发现的矿种58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34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31种。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9.8%。

全年全市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年平均浓度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后为80微克/立方米,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年平均浓度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后为4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为250天,优良比率为68.5%。平顶山市地表水列入评价的断面为28个,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Ⅲ类水质类别断面为24个,占比为85.7%,劣Ⅴ类水质类别断面2个,占比7.1%,水质状况为良好。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36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0.36千公顷。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森林公园6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

注:

1、本公报2023年数据为初步统计结果。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经最终核实,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696.36亿元,比上年增长3.2%,三次产业结构为8.2:42.4:49.4。

3、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4、资料来源: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平顶山调查队、市财政局、市教体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通信管理办公室、人行平顶山支行、平顶山银保监分局、平顶山供电公司等有关部门。

时光轴

RAG17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23年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平顶山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平顶山调查队(2024年4月19日)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省委“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克服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工业品价格震荡走低等困难和挑战,拼经济、扩内需,强投资、促转型,抓创新、增动力,生产需求不断改善,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全市经济呈现稳步发展、恢复向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720.07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30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135.29亿元,增长2.8 %;第三产业增加值1380.48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为7.5:41.7:50.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057元,比上年增长3.7%。RAG-ES2024-10-23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1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0‰;死亡人口4.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8.10‰;自然减少人口0.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42‰。全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7.9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793人。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23万人,新增返乡下乡创业1.20万人,带动就业7.50万人。截止2023年底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50.32万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2%。其中,食品烟酒类与上年持平,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2%,居住类下降0.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7%。RAG-ES2024-10-23
 全年财政总收入293.34亿元,比上年下降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7.13亿元,增长5.0%,其中税收收入148.67亿元,下降6.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2.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4.50亿元,增长2.1%,其中民生支出290.82亿元,下降0.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68.5%。 二、农业 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446.6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28千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20.85千公顷,增加0.1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6.25千公顷,增加0.43千公顷,其中花生种植面积34.29千公顷,增加0.32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7.53千公顷,减少0.02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23.18万吨,比上年减少5.16万吨,减产2.3%。其中,夏粮产量114.26万吨,减少8.09万吨,减产6.6%;秋粮产量108.92万吨,增加2.94万吨,增产2.8%。小麦产量114.22万吨,减少8.10万吨,减产6.6%。RAG-ES2024-10-23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