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鼓楼
共 1523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09:51
历史沿革
霍州鼓楼,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
清乾隆七年(1742年),首次维修。之后又多次修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61年进行了补修和彩绘。
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11月至1993年11月,完成了鼓楼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重修工程。更换全部琉璃构件,剔陈换新大部木构,增设垂花门、石阶和精雕石栏杆等。
建筑结构
霍州鼓楼又称文昌阁,建筑面积225平方米,底座高7米。整座建筑分上下两部分。底座基为青石、砖砌十字券拱式通道,贯穿东南西北四条大街。阁楼为木结构建筑,全楼总高22米,地基边宽13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平面呈方形,斗拱四铺作,明间较大,次间较小。明间作格扇门,次间作墙,墙角四根金柱直通上层。阁楼共有檐柱32根,高2.25米,为刹柱,有柱基,为鼓式莲花座。其中每面明间前两对檐柱共同支撑一歇山式抱厦。
霍州鼓楼
楼上二层回廊外设有观景台,木制围栏,刻有五彩缤纷的各式花鸟图案,鼓楼屋檐采用琉璃筒瓦覆盖,在每条脊的戗脊头分别装置二十八星宿琉璃造像和三彩琉璃脊兽。各层檐角起翘,檐下斗拱重叠。每个翼角仔角梁上装有龙头兽,下部悬挂风铃,风吹铃动。鼓楼楼顶正脊两端设有琉璃鸱吻,其造型凶猛生动,配存神态各异的骑马武士。正脊的中央有一琉璃葫芦宝瓶,附设避雷装置。
文物遗存
鼓楼地基门洞的上方各嵌砌一石碑。东曰“对霍”,言东迎霍山之意;南曰“迎熏”意思是说广迎远方来客;西曰“镇汾”,言鼓楼威镇汾河泛滥之意;北曰“拱辰”,是说国泰民安,民心所向的意思。
历史文化
城市中的钟鼓楼主要是用于警戒和报时。在古代,钟鼓楼分别在寅时(3时至5时)和戌时(19时至21时)击钟两次,而从戌时开始,每个更次击鼓,直到次日寅时,这就是“晨钟暮鼓”。“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是一些地方受寺庙钟鼓楼的敲钟传统的影响形成的敲钟节奏,一般每天敲两次,早上开城门敲一次,晚上关城门再敲一次,每次“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共五十四下,一天总共一百单八下,都是九的倍数,体现出人们的数字崇拜。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7日,霍州鼓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霍州鼓楼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北大街11号。
交通路线
自驾前往霍州鼓楼:从霍州火车站出发,全程2.5公里,共需8分钟,途径兴霍路、鼓楼北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