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联合创作 · 2023-08-05 19:54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之间,总面积8.47万公顷,隶属甘肃省林业厅。保护区属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境内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物种资源丰富,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甘肃中部和青海省东部重要的绿色屏障,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在2200—4636米之间,主要由太子山脉发源而来的一系列山峰和沟谷组成,其中海拔超过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巴楞山(4080米)、公太子山(4162米)、母太子山(4332米)等。

气候条件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1℃,无霜期11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660毫米。

水文条件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东向西纵布着近30条峡谷,每条山谷间都有河(溪)流流淌:据统计,发源于保护区的大小河(溪)流近200多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16条。

动物资源

截止到2008年,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脊椎动物208种,包括雪豹、林麝、苏门羚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鸟类130种,包括胡兀鹫、苍鹰、蓝马鸡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1种;有两栖爬行动物8种,其中两栖类5种,爬行类3种;有鱼类10种;昆虫682种;有大型真菌61种。物种总数1789种,占甘肃省物种总数3560的50.25%。

植物资源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稀有性显著,据保护区官方资料,截止到2008年,共有维管植物838种,其中稀有濒危和重点保护植物有桃儿七、红花绿绒蒿、星叶草等51种。

人文历史

历史发展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身为临夏州太子山总场,建场于1957年;1991年,临夏州太子山总场更名为临夏回族自治州太子山水源涵养林建设总场;2001年12月,甘肃省政府将太子山林区移交甘肃省林业厅直属管理,并于2002年7月颁发了林权证;2003年9月,甘肃太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挂牌成立;2005年12月,保护区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1月,经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松鸣岩国家森林公园、药水峡、二郎庙、麻山峡、后东湾、扎子河、铁沟、大湾滩、三岔沟、槐树关、关滩等10多处景区。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