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迭尔宾馆

马迭尔宾馆

共 1306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俄籍犹太人(后加入法国籍)约瑟·开斯普聘请欧洲知名建筑师设计建造的,初建三层旅馆。
民国二年(1913年),建成开业。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马迭尔宾馆遭日、伪军队破坏开始衰败。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马迭尔宾馆曾被东北局作为招待处使用,是当时解放区的政治会议中心。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哈尔滨市政府秘书处接管,名称改为“哈尔滨市政府招待所”。
1953年,改称“哈尔滨旅社”。
1966年,改称“哈尔滨市革委会第二招待所”。
1983年,改称“哈尔滨宾馆”。
1987年1月1日,恢复“马迭尔”原名。

建筑特点

马迭尔宾馆建筑为砖木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平面呈扇形立面为三层,部分带有四层孟莎式阁楼底层为基座,墙面仿重块石大尺度落地窗二、三层用通高壁柱三层用半圆额窗檐部女儿墙与阳台栏杆运用了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
马迭尔宾馆在建筑艺术方面是欧式建筑的一种经典。在建筑立面的处理上,马迭尔宾馆注重运用新艺术运动建筑的某些特征,讲求在窗户、阳台、女儿墙和穹顶等方面的装饰作用和效果。马迭尔宾馆的正立面主体墙上,每层楼房的窗户都采用不同的造型,不仅有半圆额窗、圆弧额窗、圆额方角矩形窗和圆窗等多种形式,而且在组合上也讲究单窗、双窗及三连窗之分,连装饰每扇窗户的线脚也力求丰富多样。在阳台的设置方面,也充分体现出了欧式建筑的特色。在宾馆主人口的上方,建筑师以三连窗形式,来强调二三层之间的立体感,同时又在二层使用出挑的阳台对人口空间进行烘托。在二三层阳台的装饰方面也富于变化,二层阳台以厚重的砖砌礅垛为特征,并巧妙地塑成一个圆环,三层阳台则由铸铁曲线栏杆构成。在出挑的平台下面,建筑师特意设置了四块托石,在两块向内收卷成涡状的大托石上,覆盖着线脚丰富的平石板,而在呈柔美半抛物线形的小托石两侧,则各设有一个如缠绕丝蔓的铸铁花饰。在女儿墙和穹顶的造型方面,马迭尔宾馆于砖砌的女儿墙上采用洗练的曲线勾勒,使原本应该稳重的女儿墙却显得飘逸而和谐;而在宾馆转角的上方,建筑师还特意设计了一个异型穹顶,并将穹顶涂抹成淡淡的绿色,从而达到了一种轻盈而美妙的感觉。
马迭尔宾馆

文物遗存

马迭尔宾馆走道两侧多有宾馆所保留下来的珍贵陈列,钟表、电话、铭牌等,均是在宾馆中使用过的物件。

历史文化

保护措施

马迭尔宾馆
2009年,马迭尔宾馆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马迭尔宾馆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3年5月3日,马迭尔宾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