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下什么是秋招、春招、提前批。秋招是应届生求职的黄金时期,大概是每年的八月和九月份,十月份大概就接近尾声了。什么叫接近尾声了呢,比如说 A 公司在秋招开始的时候开放了一百个岗位接受简历投递,如果你等到十月或者十一月去看,可能只剩下十几个岗位接受简历投递,甚至全部关闭了。而且这时候企业那边可能已经筛选出了很多优秀的候选人,已经进入薪酬沟通阶段了,你现在才投简历,刚开始面试流程,那显然是比较晚的,可能不那么受重视。有朋友说他面试的时候感觉面试官是在刷 KPI,有些敷衍,我倒是没遇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投简历早,大家还比较认真吧。当然,不排除一些特殊情况,某些飞速发展的巨头公司可能会延长秋招时间,比如字节跳动招人一直很多,所以都快十二月份了,还开放着不少岗位。再比如一些比较小的公司,可能觉得在秋招黄金时期没有大厂有吸引力,秋招的时间也会偏后。综上,如果毕业准备直接工作,那么秋招是必须,必须,必须参与的。不要说感觉自己还没准备好,这都是借口,面试这东西也是需要练的,秋招大胆去投简历,大胆去面试,过不了又怎样?反正也没啥损失。提前批是秋招的前奏,大概在每年的六七月份。要知道每家企业都希望吸引人才,所以也内卷,正式秋招之前就开放招聘抢人,也就是提前批。一般都是比较大的互联网公司才有提前批,去年字节跳动六月份就开始提前批了,估计别的公司也怕字节把人都抢走了,也挺早就开始提前批了。所以去年的招聘节奏比以往稍快一些。对于我们应聘者来说,提前批的一个好处就是多了一次复活机会。比如你特别想去 A 公司,秋招去投简历,但是半路面试挂了,那么你的简历就会被锁,也就是说此次秋招你不能再投 A 公司的任何职位了(大部分公司都会锁简历),想要再来一次,只能等明年春招了。但是有了提前批,你可以提前批阶段去投简历,就算没通过,秋招还可以重新再投,也就是说提前批和秋招是互不影响的。至于提前批的流程,和秋招是差不多的,留意对应公司的招聘渠道就行了。春招可以认为是秋招的补充,大概在每年三四月份。因为每年秋招都会有很多同学面试多家公司,所以不少公司在秋招结束后还会有一些岗位没有招满,这些岗位会在春招的时候开放。基于以上原因,春招有几个特点:1、岗位较少,大多都是秋招剩下的,有的公司可能都不会春招。2、竞争大,因为这个时间段还可能有海归、考研失败的同学加入找工作大军。综上,还是建议尽快准备,提前批或者秋招的时候拿到满意的 offer。
为什么要查公司信息呢?如果能够进入像 BAT 这样的大厂,不太需要查公司,因为大公司不担心生存。你进了阿里,不可能说过两年阿里倒闭了,全员失业。但如果进不去大厂,去一些较小的创业公司,那么就要注意公司信息以及竞品信息。比如最简单的,你想进的这家公司,第几轮融资了,融了多少,竞品几轮融资了,融了多少,这些都是要去关心的,免得干着干着公司给干没了,钱没赚到,倒是得了个行业冥灯的称号。当然,如果能进大厂的话还是建议进大厂,因为大厂在制度和流程上都更完善,而且大厂有钱,对应届生更友好,比如会有比较完善的培养体系,以及内部学习系统。不要相信大厂只能练技术,小厂全面锻炼人这种说法,事实是大部分小公司就是招应届生打杂的,没多少钱还累,关键是学不到啥东西。关于部门的信息,可以去脉脉上看看,脉脉是一个职场社交平台,很多人会在这里吐槽:不过呢,这种平台的问题是言论比较情绪化,可信度不高,仅仅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比如说,可以去脉脉职言打探打探某个岗位具体是做什么的,至于情绪化的言论,当相声听听好了。我们也比较担心进到缘化部门,怎么看一个部门是不是边缘部门呢,可以尝试看看公司财报:上图是阿里的财报数据,这些信息是上市公司对外公开的,谁都可以查看,而且是保证可信的。这个图直接就标出来哪些是核心业务了,各个业务的利润占比也写的很清楚。功利地说,利润占比大的业务一般是技术积淀比较深,流程比较规范,前景比较好的业务,最重要的是,肯定给得起钱,待遇大概率不会差。相对的,利润占比小的业务,可能就比较边缘,待遇可能会差一点。可能有读者问,我一个应届生,找个工作都得去看公司财报?有必要吗?我觉得吧,这也许就是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以前习惯了被老师家长推着走,现在要习惯自己做决策。决策的正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完整的信息,对于第一份工作,显然掌握越多的数据越好,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最后,以上仅为我的经验之谈,也不一定百分百准确,建议大家自己多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