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区
地名由来:夏代,寒浞在此建国史称古寒国。汉王莽后改古国为亭,始称寒亭,寒亭因此而得名。1983年建寒亭区。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
2023年3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确定寒亭区为2023年山东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寒亭区入选。
2022年12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确定寒亭区为2022年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市)。
2022年8月,寒亭区入围2021年度中国县级政府政务诚信综合水平百强县。
2021年9月,寒亭区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寒亭区人口数量为33.44万人,位列潍坊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2位,位列山东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28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612位。
2021年1月,2021年山东省136个县市区经济实力排名出炉,寒亭区位列第28名。
+查看更多寒亭区荣誉与相关排名>>
寒亭区是潍坊市四个行政区之一,也是潍坊风筝的发源地和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辖潍坊经济开发区、杨家埠旅游开发区和8个街道、405个村,面积628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年画之乡、中国风筝文化之乡、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省级文明区等荣誉称号,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成绩连续4年位列四区第一。
文化底蕴深厚。寒亭历史悠久,相传为夏代寒浞建立,史称古寒国。汉王莽改古国为亭,始称寒亭。境内拥有寒浞冢、禹王台、鲁家口文化遗址、金代一孔桥等多处古迹以及距今约8000年潍坊地区最早的人类文化遗迹—前埠下遗址。“建安七子”中的孔融、徐干,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足迹。杨家埠年画和风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柳毅传书发祥我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家埠文化创意梦想小镇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逐步放大。
区位交通优越。寒亭区紧邻潍坊市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潍坊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青银、潍莱、荣乌、潍日四条高速公路和206、309两条国道穿境而过;距青岛机场100公里、济南机场170公里;北部潍坊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潍坊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高铁潍坊北站坐落在寒亭,潍莱铁路年底竣工,京沪二通道年内开工,潍坊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贯穿城区,各类交通要素穿越集聚,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
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双招双引、片区开发等重点任务,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随着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中央商务区、高铁新片区三大片区的落地建设,寒亭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正日益成为潍坊市的城市新门户、产业新高地和生态新空间。
历史沿革:
夏为诸侯寒明伯之封国。
商属营州莱国,周属幽州齐国。
秦属青州齐郡。
汉、晋为平寿县,属青州北海郡,治在前吉家村。
唐先后或并称北海、夏密、寒水、潍水县,属青州北海郡,治在寒亭境。
宋建隆三年(962)为北海郡治,乾德三年(965)升潍州,政和元年(1111)改北海县,属东京东路。
金、元称北海县,属潍洲。
明洪武元年(1368)撤北海县并称潍洲,属中书省青州府;洪武十年(1377)降州为县,属莱州府,潍县之名由此开始。
清沿明制。
1912—1948年称潍县,属省。
1942—1949年,境内先后或并存过寿潍、昌潍、潍南、潍北、潍县等级县级建制。
1950年2月,潍南县与潍北县合并,称潍北县,县政府先后驻杨孟、固堤、寒亭。
1953年7月,潍北县与潍县合并,称潍县,县政府驻寒亭。
1958年潍县与潍坊合并,称潍坊市。
1961年复置潍县,县政府驻寒亭。
1983年8月,撤销潍县建制,同年10月,设立潍坊市寒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