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滕州墨子国家森林公园

共 1569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8 16:39

公园简介

墨子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处典型的城郊型森林公园,旅游最佳适游期大于 240 天/年,全年适游期较长。公园的风景资源十分丰富,有天然次生混交林、侧柏林、黑松林、刺槐林、杨树林、经济林和众多古树等,公园侧柏林森林茂密,四季常绿,素有“日晒三里不见面,雨天五里不打伞”之称。有多变典型的构造,先贤墨子的学说,历史悠久的遗迹,自然古朴的民居,源远流长的文化,群山、林海、遗迹、人文交融。墨子国家森林公园景观特色明显,自然景观与墨子文化相得益彰,与周边已成规模的知名景区景点优势互补,且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周边人口稠密,具备了森林公园高速发展的一切基本条件。墨子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已成为滕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成为滕州向外宣传展示滕州文化的窗口与名片。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滕州地处淮河流域、泰沂山脉西南边缘和南四湖东岸。境内地貌具有山区、丘陵、平原、湖洼兼有的特点。莲青山景区属于泰沂山脉,号称九十九顶莲青山,山体景观丰富多样,峰景、林景、水景、洞景、谷景、石景应有尽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山岳型旅游资源。墨子故里景区属于典型的石灰岩丘陵,地文景观比较丰富,有丘陵山体、奇石、洞穴、山间平地、洼地等。
成于新第三纪到第四纪时期,以石芽和溶沟为主,为喀斯特水沿可溶性岩石的节理、裂隙进行溶蚀和冲蚀所形成的沟槽间突起与沟槽形态。水的溶蚀和冲蚀,以及植物的作用,使岩石层面和节理处开始形成微小的沟槽,以及加深扩大的沟、小盆、斗和不规则坑等,统称为溶痕。溶痕加深成为沟槽形态,称溶沟;沟槽间的突起称石芽。溶沟宽10余厘米至2m,深由数厘米至3m,其底部往往被土及碎石所充填。被溶沟分割残存的、高度不超过3m的石芽,分布在斜坡上。大面积布满溶沟石芽的平缓地面称石灰岩劣地,又称溶沟原野,我国俗称“石海”。公园内有三处比较大的“石海”景观,“石海”由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灰岩组成,远远看去,如同海上白浪一波波向人涌来,又被人们称为“旱海石林”。石块一般2m3,最大的达30m3。特别是侧柏林下“石海”,形成“树下石成海,石上树成林”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气候特点

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适中,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48℃,年平均相对湿度66,年平均降水量556.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88.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17天。

资源情况

植物资源

森林植被景观森林公园地处鲁中南山地丘陵油松林、侧柏林、杂木林区,构成森林公园主要森林植被景观的有天然次生混交林、侧柏林、黑松林、刺槐林、杨树林、经济林和众多古树等。

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景观滕州市墨子森林公园森林茂密,覆盖率较高,野生动物较为丰富,据林业部门调查,园区有脊椎动物5纲、30目、72科、29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1种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15种,全部为鸟类。以旅鸟和候鸟为主。

交通线路

自驾路线:从滕州市出发—塔寺北路—北辛中路—龙泉北路—文昌路—321省道—墨子大道—墨子森林公园

历史人文

勤劳智慧的滕州人民,不仅创造着灿烂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创造了美丽、动人的历史故事和灿烂的文化,促进了滕州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丰富了森林公园的文化内涵。
清代诗人曾多次到梨乡赏花,在远赴浙江武义县任知县期间,依然常思故国风情,在《秋燕》一诗中写到:“劳将雏子去,远道海天涯。重来寻故垒,春影梦梨花。”
墨子故里公园,常有知名人士前来观光旅游,题字留名。在落凤山上留下了杨得志上将“鲁南明珠”的题词和国民党元老、著名爱国学者、中国近代书法艺术大家于右任先生“腾龙起鳯”的题词。
人文景点:墨子纪念馆、玉皇顶、墨子诞生地——目夷沟、墨子讲学像、龙山寨、莲青山御桥等。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