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型宝访谈:云平台之OpenStack的正确打开方式,你了解吗 ?

殷勇

共 10088字,需浏览 21分钟

 ·

2019-08-15 18:27


主持人

殷勇  选型宝创始人&CEO


嘉 宾

周崇毅  EasyStack副总裁



写在前面

云计算颠覆了企业IT的基础架构,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无穷动力。

在拥抱云时代的过程中,五花八门的云形态和云产品也为CIO/CTO等IT采购决策者带来了巨大困惑:

>>  到底哪种云方案,才是最适合我们的

      “ 这一个 ” ?

>>  同样是开放云,为什么OpenStack

      能一枝独秀?

>>  部署OpenStack,CIO/CTO们将面临

      怎样的挑战?

>>  OpenStack阵营中的哪家企业,能

      帮助我们跨越挑战?

      ……

循着这样的思路,我们找到了这家为云计算和OpenStack而生的创业公司:EasyStack。虽然成立的时间只有3年,但EasyStack在业界取得的成绩却令人刮目相看:2016年,由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OSCAR)指导的首届“中国OpenStack卓越案例推荐”活动中,TOP10用户案例中有5个来自EasyStack。在OpenStack发布的最新两个版本里,EasyStack对OpenStack社区核心代码贡献都进入了全球TOP10。EasyStack服务过的企业名录中,更是包括了中国电信、中国银联、国家电网这些行业龙头……

在惊叹和钦佩之后,就有了这场选型宝创始人兼CEO殷勇和EasyStack副总裁周崇毅先生的精彩对话。下面,就让我们静听业界大咖娓娓道来,讲述云世界的精彩故事吧。

主持人:

您如何理解企业IT基础架构云化的趋势?云化会为企业带来怎样的价值? 

嘉宾:

所有人都知道,云计算是现在非常热的话题,是IT基础架构的发展趋势。那为什么企业需要云呢?我们知道,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在加速,最近200年的生产力基本上是人类过去历史的整个生产力的总和;最近20年的发展,又超过了过去200年发展的总和;而在最近的20年里,发展最快的又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最近5年。

2016年,国外第三方机构Business Insider与PitchBook共同发布了一份2012-2016年间估值增长最大的30家公司列表,这些公司的总估值是1800亿美元,平均每家60亿美元。在这30家增值最快的公司中,除了3家医疗技术公司、1家太空科技公司外,与互联网相关的公司达到了26家,当然,里面也包括那些以互联网技术为传统产业提供服务的公司。

那么问题来了,很多企业守着家里的金矿,但是开采方式过于传统,很难获得快速增长,所以大家都希望通过互联网去加速增长。但是,互联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移动互联业务成功的背后是社交和大数据,而这一切都需要云计算来支撑。2012年,国外著名的分析机构Gartner就提出了“众力聚合”的概念,他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社交这4项具有革新力的技术,互相连接并与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就会形成巨大力量,创造出巨大商机。直到今天,基于“众力聚合”的商业模式仍然是创新的主体。

所以回过来头看,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在上云?因为要创新。业务创新的捷径就是与云计算、大数据、社交和移动互联网结合,而这些技术的基础就是云计算。


创新和云的关系是什么呢?创新不是自顶向下的,而是自底向上的,只有在企业内部打造一个适合创新的环境,为每个员工提供创新平台,才可以从底层实现创新。之前有太多创新的成功案例,据说微信的摇一摇功能就是2个大学生用2周的时间做出来的创新点,我不知道腾讯内部有多少个这样的创新组合,但是我相信一定很多。每个企业如果都有能够让员工很容易实现创新的平台,那企业一定就有巨大的创新力。可能有的用户说了,我没有微信那样巨大的客户存量,怎么办?实际上,手机作为今天的普适社交平台,通过社交网络传播,每个企业都有堪比微信的客户存量,好比国外最近比较火的创业公司Snapchat,中文名叫阅后即焚,也是由两个大学生做的小应用,通过社交网络传播之后,一夜之间火遍美国高校,今天,这家公司已经上市了,从0到做到百亿美元市值,只用了3-4年的时间。所以,创新无处不在,它的成功不会受到企业品牌、企业规模、客户存量等等因素的影响,而是需要有能够支撑创新的环境和机制,而从IT架构的角度来看,这就需要云计算来支撑。

您提的第二个问题,是云会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那创新价值就是最大的价值。除此之外,云还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在十几年前,单服务器计算能力有限,大家都习惯性地采用物理服务器作为最小资源单元。后来,随着单服务器计算能力越来越强,再随着VMWare虚拟化软件的普及,大约有50%的企业采用了虚拟化技术。在今天,这两种情况都比较常见。

采用纯物理方式的主要问题是,今天的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已经非常强,一台2路的服务器可以做到几十个CPU核心和几个TB的内存,而今天的应用软件的架构设计,越来越偏向分布式,最终导致这些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长期不足,造成大量浪费;而另外30%采用虚拟机的客户,一台物理机虚拟出几十台虚拟机,上百台物理服务器就会有几千个虚拟机,面向几十个业务部门,有哪些虚拟机有人用,哪些虚拟机不需要管,几乎没人能说清楚。服务器数量是减少了,但管理成本却大大增加了。所以,不管你是去采用物理机方式,还是采用虚拟机方式,都会带来巨额的成本。物理机是资源浪费的成本,虚拟机则是采购和管理的成本,它会非常的高。而云计算平台就是为解决上面的问题应运而生的,它先通过虚拟化技术,解决好硬件资源利用率的问题,再通过多租户管理和自服务平台,让资源使用部门自己参与到资源管理中,从而降低了管理成本。我想,这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除了上面说的两点,云计算还能为企业提高IT效率,把以前长达半年的IT上线周期缩短为“即需即上”,并且,还有一些企业把空闲的资源包装出去销售,做科技输出服务,进一步为企业带来营收。这些都是云计算带来的好处。

主持人:

企业IT基础架构的云化,有哪些技术路径可以选择?这些路径分别有哪些优势或劣势,分别适合怎样的企业?

嘉宾:

从形态来看,云计算可以分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和行业云。公有云基本上目前都是自研技术,包括阿里云、亚马逊等。

公有云的特点是价格比较低,服务质量差一些,比较适合小微初创企业。

行业云主要由一些行业龙头企业自建,一方面自用,一方面服务于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比如像兴业数金云,一方面承载兴业银行自己的业务,一方面服务于中小银行,他的服务质量比公有云高,比较适合中小型金融企业,相当于传统的资源托管。私有云也是一种形态,从技术上可以分为开源开放架构和自研封闭架构。私有云比较适合于有一定IT规模的企业和对安全要求较高的企业,他的服务质量最高,数据的安全性也最高,非常适合一些期望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实体经济转型提升的企业,也就是有魄力有想法的CEO和CIO。

混合云就是对公有云和私有云进行混合构建,核心业务放在私有云上,一些临时的压力,放在公有云上分担。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子形态,比如全开放形态的私有云、一体机形态的私有云等等。这几种形态的云,各有各的优势,世界上不存在银弹,用户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和IT习惯去采购不同形态的云。

主持人:

几种开放云平台,目前来看OpenStack有一枝独秀的趋势,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嘉宾:

云计算诞生于2006年,2008年左右到了中国,发展到今天,OpenStack已经成为私有云的事实标准。就在今年4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2017年中国私有云发展调查报告》,里面讲到,2015年,有73.5%的受访用户准备用OpenStack构建私有云,而2016年,这个百分比已经上升到了83.2%。显然,OpenStack已经成了80%以上用户的首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几点:

第一,易于创新。兼容性和开放性好,是真正的开放平台,各种第三方软硬件易于对接,快速打造支持各种创新业务的平台,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业务等。

第二,管理相对简单。其实,管理是否简单要看技术人员是否能掌握。Linux简单吗?不简单,但是大家都懂了就简单。2014年、2015年,可能大家还觉得OpenStack运维难,但到今天,随便发一个招聘信息就有大量懂OpensStack的工程师来应聘。在京东上,有200多本关于OpensStack的书。另外,还有简单的安装部署工具,这些都打破了原来大家对OpenStack的误解。

第三,性价比高。从功能上看,半年一个版本,每个版本几千人开发,从IaaS到PaaS,已经超越了很多云。由于全球众筹,成本均摊,其采购成本远低于一些自研封闭的云平台。


主持人: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EasyStack的团队背景,为什么选择这个创业方向?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如何?

嘉宾:

我们知道,OpenStack获得了很多企业的支持,那谁是第一个支持OpenStack的厂商呢?当时谁这么大胆?是IBM。


2011年,IBM宣布支持OpenStack之后,在全球投了两个研发团队,一个在美国,一个在中国。中国这个研发团队其实就是EasyStack的前身,当时IBM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就是现在EasyStack的CEO陈喜伦。所以,我们的整个研发团队基本上都是从IBM这个核心研发团队里出来的。后来又加上了很多从Oracle、HP、思科等公司来的一些优秀的工程师。


那为什么选这个创业方向呢?我觉得这个还得感谢国家,与国家大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知道,基础IT建设 ,以前基本都是IBM、HP、Oracle、RedHat这样的外企在做, 中国公司是很少参与。直到2013年,斯诺登事件发生,棱镜门曝光了,国家开始加大了自主可控研发的力度,习近平主席亲自担任国家信息安全小组的组长,再加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双创”,这个时候,大家发现了有创业的机会。国家希望在基础IT这一块不再依赖于外资的产品,要靠中国人自己来做。大方向变了,我们这些人就从外企出来,然后继续做原来那些事情,还服务原来这些客户,但现在是代表中国,代表自己的品牌。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这几年们确实发展很快。从2014年2月到现在的三年多时间里,我们一年一大步,每年一轮大的融资,连续三年融资。公司到现在近200人,企业客户有近200个,而且都是国内中大的企业级客户。

主持人:

您认为,今天在什么样的需求和场景下,CIO必须考虑部署OpenStack了?

嘉宾:

首先,只要企业的业务大量依托于IT系统,那就需要云。如果还是延用传统的竖井式架构,那企业就很难发展。在选择的时候,小微企业可以用公有云,只要企业到了一定规模,业务需要稳定的支持,很多东西需要做到可预测、可估量、可管理,并且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将来不会被别人绑架,这时就需要私有云了。私有云只有一个事实标准,就是OpenStack。

从业务场景来看,有两类场景特别适合切入云。第一类是跟互联网相结合的,这类业务需要一个很好的架构,你有一百个终端用户时,它能够跑,当你有100万个用户的时候,同样的架构还能够支撑。比如手机银行、小微贷款、企业电商等所有面向C端的业务都适合OpenStack部署。另外一个适合云架构的,是开发测试环境。开发测试是一个随时变动的环境,会随时出现各种思路和想法,因此需要一个很灵活的环境。

当然,今年来随着OpenStack的成熟很多用户也把传统核心业务部署到云上来,比如我们与合作伙伴合作为城商行提供以互联网架构为基础的新核心银行系统。

我们先把它搬上来,再慢慢做改变,你不踏出第一步,永远不知道这一步该怎么踏,会永远在那里纠结。IT基础架构的云化,至少会给企业的未来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

今天而言,部署OpenStack已经非常容易,企业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如何在OpenStack平台上线之后持续业务创新。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企业选择的合作伙伴有足够多的行业经验和面向未来的创新意识,要能够真正帮到客户。所以,我曾经说过,今天的用户选择云平台,一定不是选择产品,而是在选择合作伙伴。我们不是甲方乙方的关系,而是亲密战友,最终的目的是一起帮助业务成长,这也是EasyStack最感兴趣和最愿意做的事情之一。

主持人:

我们注意到,EasyStack的CEO陈喜伦有一个观点:“ OpenStack市场正处于爆发的拐点 ”,您如何理解这句话?这是否意味着企业部署OpenStack已经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了?

嘉宾:

是的。我们的团队从2011年开始接触OpenStack,一步一步看到OpenStack发展到今天。OpenStack真正商业化使用,是从2014年开始的,这时EasyStack诞生了。但2014年,我们的客户还是一些极具创新精神的变革者,规模和体量都还不具备代表性。2015年,一些重量级客户开始探索式地采用OpenStack,包括联想集团、中国邮储、中国电信、国家电网、顺丰速运等公司。到了2016年,OpenStack就呈现出全行业爆发的趋势,特别是下半年,国办、中办、国务院、银监会都下达了鼓励走开源云计算路线的文件,几乎全行业都在起OpenStack项目。

我知道,有一些用户还在用2014、2015年的观点看OpenStack,那时候的OpenStack确实难以驾驭。但是,大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特别是一个发展得如此之快的热门技术。

从2016年开始,OpenStack的产品化就已经非常好了,无论安装部署,还是稳定运行,还是后期运维,都相对比较容易。就在这周,我们刚好有一个大型金融客户完成了一个OpenStack的PoC,仅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安装部署和多达300项的测试汇报工作。

主持人:

同样是OpenStack阵营,各个企业发展思路各有不同:有的国外品牌推社区发行版;有的国内品牌只推产品,没有对社区做贡献。我们知道,EasyStack采取了“社区+产品化”的融合策略,这样做会为用户带来什么好处呢?经过几年的积累,是否给你们带来了优势?未来会为你们带来什么不一样地方?

嘉宾:

做开源产品最大的优势,是有一个社区可以利用,最大的问题就是社区更新得太快,产品化很难。我们看到国外品牌,往往就是将社区版卖给用户,用户觉得非常难用,因为开源社区很多功能就是程序员的思维,完全不考虑用户的水平和体验,因此需要购买服务。

也有一些公司,将社区的某一个版本,封装成企业版给用户,然后用户就很难再升级了。两种方式都有弊端,那基于开源社区,到底应该怎样做产品呢?

2014年, EasyStack刚成立时,我们的CEO陈喜伦就定下了“产品+社区”的战略,这个战略的核心是12个字:“背靠社区,紧跟社区,引领社区”。


什么叫“背靠社区“?EasyStack是一个以开源为核心的基础软件,社区是我们的核心,我们不会违背社区的宗旨去做一些东西。第二个“紧跟社区”,就是我们会跟着社区快速地去往前滚动和升级。这个时候最大的困难,就在于用户有各种需求,你怎么样去满足?你怎么样去做一个适应用户需求的版本出来,这就是讲到第三个词,叫做“引领社区“,你必须让你的想法和意见能够参与进去,引领着这个社区往前走。

所以大家才能看到,我们从2014年就开始贡献社区,并培养出中国创业公司的第一个Core(核心工程师),第一个PTL(项目负责人),也培养了OpenStack基金会中的第一个中国专业开源企业的独立董事。这意味着,我们能够理解、预测甚至深度参与OpenStack的发展方向,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可以真正与全球的大方向保持一致而不是闭门造车。为什么EasyStack会支持他从一个普通工程师一步步走到基金会独立董事这样一个位置,其实就是为了“引领社区”。所以现在来讲,首先我们会做自己的商业版本,会按照社区版本系统地升级。同时,我们也会面对用户的各种需求,并对这些需求进行评估,看它是不是符合社区的发展路线。

如果这些需求是合理的,那我们会满足用户的需求,放到我们产品主版里面,并且引导社区往这个方向去走;如果它不合理,有更先进的方法或更好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会跟用户去解释,这样的话,我们一方面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不会让用户的云平台变成一个“孤版”。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今年3月底,我们在德国KuberCon大会上发布了几乎k8s的容器产品,它能够与我们的OpenStack云产品深度融合,成为全球三大同时拥有OpenStack+K8S的专业开源企业(红帽、Mirantis、EasyStack)。其实,我们在去年就已经完成研发,并且有了客户,这就是我们能够引领社区,能够看到未来的优势。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背靠社区,紧跟社区,做得最好就是引领社区。你在社区里面要有一定的话语权,当你在有了话语权和影响力,你就知道社区发生的最新的故事,你就知道未来发展的方向,就不会带着自己的用户走偏,这就足够了。

主持人:

我们也注意到,2016年,EasyStack成为了OpenStack基金会黄金会员,在2016年OpenStack发布的两个版本里,包括2017年最新发布的版本里,你们对OpenStack的社区贡献度也都很高。请问,如果我是一名CIO,可以从那些指标或者特征来初步判断OpenStack阵营中,各服务提供商的技术能力?在这些指标下,你们的表现如何?

嘉宾:

其实,中国公司现在在OpenStack社区的活跃度非常高,大概有十几家公司在贡献社区,中国已经是OpenStack最活跃的国家。这是好事,说明我们国家对OpenStack有相当大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对于一个开源技术来说,社区贡献肯定是衡量企业研发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公司说,社区贡献对用户不重要,其实不然,比如同样是介绍一本书,写书的和卖书的对书里面的内容和价值的理解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我这里介绍一下EasyStack对社区贡献的关注点。因为我们不是设备公司,所以我们不贡献驱动程序。同时,我们不是科研机构,所以我们要做商用产品,我们在产品上创新和修复问题,再回馈给社区,而OpenStack基金会认可的可以产品化的核心组件只有12个,在社区里面叫TC-approved组件,包括大家熟悉的计算/存储/网络/镜像/对象存储/数据库/大数据库等等,所以我们的贡献更为关注这12个核心组件上。

在全球社区发布的最新三个版本中,我们的核心组件贡献,均进入了全球前十,这与我们的贡献策略有很大关系。所以,大家看到的代码贡献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目标。我们建议用户,在社区贡献上位于前列的公司,都是有技术实力的公司,都可以纳入考察,最后选择哪一家公司作为供应商,还有其他一些影响因素,比如服务能力、产品符合度等,社区贡献仅仅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主持人:

从计算、存储、网络、管理这些方面,ESCloud解决方案包括哪些部分?对于用户来说,该如何从这些组件中做出选择?

嘉宾:

对一般用户来说,选择云计算的时候首先想的是IaaS组件,IaaS组件其实在我们一个非常简化的版本里面都有,包括计算、存储、网络、仪表盘、身份认证、镜像管理等,这些组件都是基本组件,我们叫做纯IaaS组件。

也有一些用户,到了一定程度上之后,觉得纯IaaS组件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他需要一些PaaS组件,包括像大数据级服务、容器级服务、数据库级服务等,这些PaaS组件也可以选择。

但是,如果大家一定要选择12个商业组件以外的其他组件,就有一定的风险了,你必须要由这个公司来帮你进行商业化,因为它们没有进基金会认可的这12个组件的名单,就说明他的产品本身在技术上还不稳定,在产品化程度上他也还达不到要求,所以它只能叫做潜力组件,是未来有潜力的组件。在选择这些组件的时候,大家就要更慎重一些。应重点去选择我们讲过的12个核心组件,这些是非常成熟和靠谱的。


主持人:

我注意到一个新闻,2016年,由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OSCAR)指导的首届“中国OpenStack卓越案例推荐”中,10大用户案例中有5个来自EasyStack。请问,你们在各行业的一些主要应用案例有哪些?他们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启动了OpenStack云平台的建设,为什么选择了EasyStack?

嘉宾:

EasyStack成立3年时间,不仅有一年一轮的融资速度,今年1月C轮融资还是中国开源领域最大单笔融资,也已经积累了近200家企业客户,像金融行业的中国银联、中国邮储银行、兴业数金、台州银行、国泰君安证券等,电信行业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制造业企业有联想集团、TCL、上汽集团等,交通物流业有顺丰快递、百世汇通等,能源行业有国家电网、山东电力、冀北电力、云南电力等,政府有交通部、芜湖交警、安庆公安等,高校有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等,几乎覆盖了全行业,并且都是各个行业的领导者。

这些用户启动OpenStack的原因都不一样,有自身想通过新技术驱动创新的,如顺丰、联想,也有因为互联网公司业务紧逼而需要变革的,如一些银行客户,也有行业内要求整体云化的,如电力和运营商。运行的业务,我们统计过,80%都是生产云,20%是开发测试云。

为什么都选择EasyStack,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做的是IT基础软件,产品本身普适能力强;另一方面,我们公司的员工多数都有十年甚至二十年企业级客户的经验,对企业级客户真的是比较了解。理解客户,懂得行业,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再有普适能力比较强的产品,所以就能快速获得市场的认可。

主持人:

EasyStack的实施部署是怎样的过程?

嘉宾:

现在安装EasyStack其实真的很简单。今天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自动化安装工具,我们也有自己的工具,叫ESRoller。我们的ESRoller非常强大, 如果大家有机会去试用的话,就会看到,它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可以推出一个规模很大的云平台,是完全自动化的一个安装部署,而且有非常好的体验。


主持人:

对用户来说,EasyStack部署以后的后续维护升级,是否需要建立一支庞大而专业的人才队伍,对人才的需求是怎样的情况?

嘉宾:

庞大的队伍肯定是不需要的,因为OpenStack本身的图形化和自动化做得都不错。但是用户确实还需要一个小的运维团队,因为很多企业内部,它的业务部门的水平还相对要低一些,还需要运维团队为它做一些支撑,但这个团队一般都比较小。

同时,我们EasyStack本身是有一个强大的服务团队,去帮助他们做二线的运维。因为采用自服务体系,并有大量的自动化工具,用户只需要一个小的运维团队进行管理,同时,EasyStack有一个强大的服务团队,帮助用户去解决一些可能遇到的深度问题,这样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了。

主持人:

对于软件后续的版本升级,你们会提供怎样的服务?

嘉宾:

作为一个分布式的数据中心操作系统,OpenStack的升级比单机操作系统复杂得多。小版本的升级相对容易,大版本的升级要难一些,用户自己基本上搞不定,我们会有专门的升级服务和自动化工具帮用户升级。在2016年,我们已经为很多2014年和2015年的客户完成了系统升级。

主持人:

从服务保障的角度,你们有怎样的布局?

嘉宾:

我们公司一直很重视服务。从我十几年的企业级服务经验来看,企业级软件产品,其服务比产品重要得多。我们的服务体系是分层次的,包括架构团队、标准服务团队、高级服务团队,以及运维服务团队。同时,在人员上,一定要贴近用户,我们在十几个省已经有服务人员,基本上有客户的地方都有人,我们会尽量兑现“1小时响应、4小时到现场”的服务承诺,这样才可以让用户放心地把自己的生产系统放在EasyStack的云上。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还有一个定制服务人员,他们跟你们后台的社区工程师是一个什么样互动的机制和方式?

嘉宾:

定制的服务其实还是比较少的。用户的有些需求,它可能不是OpenStack本身的,比如,OpenStack没有计费。虽然我们的产品里有计费,但计费的方式可能和用户想的不一样。计费是用户的一个业务需求,那你要去改你计费的模板,这个东西其实在产品里面不见得会放,那这个时候我们会和用户说,这个也不用回归社区。类似这样的东西,它和整个OpenStack架构没有关系,是外延的功能。OpenStack核心的东西,我们是不会动的。

主持人:

非常感谢周总的分享。



浏览 2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