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黑山遗址
共 1740字,需浏览 4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2006年4月至2007年1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保定市文物管理所对徐水县东黑山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遗址面积5400平方米,发现了丰富的战国、汉代文化遗存。
2013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特点
通过考察战国两汉时期东黑山遗址出土铁器的铁器和工艺表明,战国两汉时期该地区块炼铁技术与生铁技术同时并存,战国晚期开始生铁和生铁制钢技术快速取代块炼铁技术;其中。生铁铸造和铸铁退火技术广泛运用在制作铁农具和工具中,炒钢技术多用于制作铁兵器,该地区最早的炒钢制品也出现在西汉时期;自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的淬火工艺发展到西汉中后期出现了局部淬火工艺,西汉中后期还有可能出现了灌钢制品,并能根据不同器物的性能选择不同的材质和工艺。铁质农具、工具和兵器性能的优化和广泛使用促进了当地农业、手工业等社会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文物遗存
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另有铁、铜、石器等。陶器类型主要有碗、罐、盆、豆、小口瓮、壶、杯、等,陶质有泥质灰陶、泥质红陶、泥质灰褐陶、夹砂夹蚌红陶、夹砂夹蚌灰褐陶、瓦当、板瓦等。铜质器主要是铜钱,有半两钱、五铢钱以及宋、金、元、明清时期的铜钱,铜器有镞,多数为铁铤,少数为全铜质,铜勺,表面有鎏金。
研究价值
东黑山遗址出土铁器部分样品
通过对东黑山遗址勘探和发掘,对遗址的面积、分布范围、地层堆积情况,文化成堆积的深度和厚度、文化遗迹和遗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对遗迹性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东黑山遗迹面积达到1000000平方米以上,其面积之大、内涵之丰富是近年来河北发现的战汉时期遗址中少见的,其中战国城址属于燕南长城外围的附属小城,是重要的军事设施,它的发现对研究战国时期同类遗存的性质、结构布局、建筑方法等有重要意义。汉代房址的发现为研究汉代的聚落形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其中火炕是华北平原地区的首次大面积发现,其年代最早可到西汉中晚期,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的同类建筑形制。
西汉时期房子和火炕的发现是重要收获。其战国城址属于燕南长城外围的附属小城,是重要的军事设施,它的发现对研究战国时期同类遗存的性质、结构布局、建筑方法等有重要意义。汉代房址的发现为研究汉代的聚落形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旅游信息
河北省徐水县大王店乡东黑山村村南。大致位于东经115°25′5.37″,北纬39°04′59.3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