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亚运筹备为总牵引,以打造“重要窗口”示范样板为目标,坚持“两手硬、两战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综合
(一)经济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82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8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93.3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77.22亿元,分别增长-5.5%、-2.6%和4.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2:37.9:58.9(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3.1:41.8:55.1)。全区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23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21万美元)。
数字经济持续引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06.95亿元,增长20.5%,占GDP的5.8%。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511.87亿元,增长31.6%,其中物联网、信息软件和数字内容分别增长47.7%、45.6%和38.9%。
(二)财政收支。
全年财政总收入461.03亿元,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03亿元,增长12.1%,其中税收收入277.05亿元,增长13.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92.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5.65亿元,增长0.1%,其中民生支出202.02亿元,下降6.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3%,比上年下降5.3个百分点。
(三)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现四涨一平三跌格局: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9.0%,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1.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跌3.3%,居住类价格下跌1.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跌0.3%;衣着类价格与上年持平。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1.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为104.2%。
(四)人口就业。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21.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76‰,人口死亡率为5.88‰,自然增长率为3.88‰。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78万人,帮扶1.36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二、农业和农村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0.03亿元,下降4.9%。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57亿元,其中农业59.63亿元、林业2.01亿元、渔业9.84亿元,按可比价分别增长4.2%、76.1%和7.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6.13亿元,增长10.5%;牧业16.97亿元,下降16.2%。
全年粮食总产量1.40亿斤,蔬菜产量94.23万吨,园林水果产量1.65万吨,水产品产量3.62万吨,肉类产量2.53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618.16亿元,下降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9.53亿元,下降3.5%。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290.85亿元、110.44亿元和196.93亿元,分别增长0.8%、-2.2%和7.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58.2%、22.1%和39.4%。出口交货值321.16亿元,下降12.6%,新产品产值率32.9%,工业产品产销率97.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1.57亿元,下降20.9%。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2.8万元/人,下降0.1%;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上升2.8%。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5.47亿元,增长2.5%。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7.37亿元,增长3.4%。
年末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9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0公里。
至年末萧山国际机场开通航线336条,其中国际航线69条。民航客运量达1414万人次,下降30.8%;民航货物量46万吨,增长11.9%。
年末社会机动车保有量57.58万辆,增长3.2%,其中客车保有量42.06万辆,增长4.4%。
全年实现快递业务收入87.59亿元,增长77.3%;快递业务量10.08亿件,增长47.7%。
五、金融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195.29亿元,增长6.9%。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531.34亿元,增长13.6%;贷款余额5096.74亿元,增长15.1%。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一)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8%,交通投资增长24.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3.1%。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9%。
(二)房地产开发。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34.53亿元,增长9.0%。年末房屋施工面积2573.5万平方米,增长13%;新开工面积561.4万平方米,增长25.2%;竣工面积459.09万平方米,增长1.9%。商品房销售面积336.77万平方米,增长24.3%。
七、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90.17亿元,下降1.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0.12亿元,下降6.7%。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9.97亿元,下降6.7%。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40亿元,下降17.2%,其中汽车类111.65亿元,下降6.4%;日用品类42.66亿元,下降47%;服装、鞋帽和针纺织品类21.65亿元,下降33%;石油及制品类19.94亿元,下降11.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额3723.49亿元,下降4.8%,其中批发业销售额3409.73亿元,下降4.2%。2020年网络零售额1605.96亿元,增长21.8%。
八、对外经济
(一)对外贸易。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789.06亿元,下降5.9%,其中出口609.02亿元,下降4.8%,进口180.04亿元,下降9.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6.46亿元,增长8.9%,汽车配件出口25.29亿元,下降12.5%,新能源出口13.75亿元,增长3.7%。
(二)利用外资。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42亿美元,增长0.8%;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3.10亿美元,增长167.1%。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一)人民生活。
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482元,增长4.7%。按常住地分,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3116元和43847元,分别增长3.4%和6.6%。
全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894元,下降3.5%。按常住地分,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43155元和32102元,分别下降4.6%和1.8%。
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3.5平方米,增长1.5%;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93.2辆,增长5.0%;空调302.4台,下降0.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78.0平方米,增长1.6%;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77.7辆,增长1.3%;空调327.3台,增长0.8%。
(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71.59万人,比 2015年增长20.1%; 2020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3.58万人,比 2015年增长41.7%。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9%。城乡低保标准1041元,精准保障全区1.6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全年安置房开工244.88万平方米,竣工106万平方米,回迁安置3436户。实施117幢、26.7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76台。改造农村困难家庭C、D级危房237户。
(三)社会福利。
年末全区拥有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66个。拥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42所,床位5592张,收养36人。儿童福利机构1个,床位200张。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一)科学技术。
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为3084件和611件,同比增长21.5%和28.9%。新认定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80家,有效期内累计高新技术企业1023家。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5项,获评省政府质量奖企业1家。
2019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95%,较上年提高0.38个百分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技支出14.56亿元,增长46.1%。
(二)教育。
年末,全区共有小学82所,在校学生10.39万人;初中46所,在校学生3.85万人;普通高中12所,在校学生2.03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园净入园率为99.5%,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为99.91%。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一)文化旅游。
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45.3亿元,增长1.6%。“文化管家”服务模式被省市推广,全年新建10家永兴书房。实现农村文化礼堂行政村基本全覆盖,完成3400余场文化活动进文化礼堂。年末图书馆藏书293.02万册(件)。
全年旅游休闲产业增加值94.2亿元,增长0.8%。2020年萧山区旅游总收入334.84亿元,上升0.32%;旅游总人数2333.25万人次,下降7.34%。年末各类旅行社66家。星级宾馆8家,其中五星级4家。A级景区9个,其中4A级5个。
(二)卫生健康。
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92个,其中医院59个,比上年末分别增长5.2%和3.5%。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24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118人,注册护士 6846人,分别增长8.1%、10.7%和7.6%。拥有床位11141张,其中医院床位10731张,分别增长6.5%和6.2%。
(三)体育。
全年建成全民健身工程231个。举办全国围棋锦标赛、省第九届运动休闲旅游节等各类赛事活动168场次,全民迎亚运氛围日益浓厚。
十二、城市建设
年末,全区建成区面积120.73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9.6%。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91.89亿千瓦时,下降1.3%,其中工业用电129.10亿千瓦时,下降4.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2.35亿千瓦时,增长7.2%。
全年新建停车泊位11795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1304个(不含临时泊位)。
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配合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验收工作。获评浙江省基本无违建区。瓜沥、临浦、楼塔获美丽城镇省级样板。推进“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专项行动,启动城郊结合部两年环境整治工作,实施建筑工地标准化三十条。开展“蓝天集结号”扬尘防控攻坚行动,完成69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10个镇街(平台)以全优成绩通过市级“污水零直排”验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获省级考核优秀。
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24天,优良率89.5%。全区PM2.5平均浓度0.034毫克/立方米,下降20.8%。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第二轮三年行动及交通安全百日攻坚,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3.7%和24.1%。成功创建省“无欠薪”县(市、区)。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三次产业划分执行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亚运筹备为总牵引,以打造“重要窗口”示范样板为目标,坚持“两手硬、两战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一、综合(一)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82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8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93.3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77.22亿元,分别增长-5.5%、-2.6%和4.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2:37.9:58.9(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3.1:41.8:55.1)。全区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23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21万美元)。数字经济持续引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06.95亿元,增长20.5%,占GDP的5.8%。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511.87亿元,增长31.6%,其中物联网、信息软件和数字内容分别增长47.7%、45.6%和38.9%。 | RAG-ES | 2024-09-12 |
(二)财政收支。全年财政总收入461.03亿元,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03亿元,增长12.1%,其中税收收入277.05亿元,增长13.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92.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5.65亿元,增长0.1%,其中民生支出202.02亿元,下降6.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3%,比上年下降5.3个百分点。(三)市场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现四涨一平三跌格局: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9.0%,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1.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跌3.3%,居住类价格下跌1.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跌0.3%;衣着类价格与上年持平。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1.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为104.2%。(四)人口就业。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21.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76‰,人口死亡率为5.88‰,自然增长率为3.88‰。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78万人,帮扶1.36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 RAG-ES | 2024-09-12 |
二、农业和农村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0.03亿元,下降4.9%。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57亿元,其中农业59.63亿元、林业2.01亿元、渔业9.84亿元,按可比价分别增长4.2%、76.1%和7.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6.13亿元,增长10.5%;牧业16.97亿元,下降16.2%。全年粮食总产量1.40亿斤,蔬菜产量94.23万吨,园林水果产量1.65万吨,水产品产量3.62万吨,肉类产量2.53万吨。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工业增加值618.16亿元,下降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9.53亿元,下降3.5%。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290.85亿元、110.44亿元和196.93亿元,分别增长0.8%、-2.2%和7.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58.2%、22.1%和39.4%。出口交货值321.16亿元,下降12.6%,新产品产值率32.9%,工业产品产销率97.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1.57亿元,下降20.9%。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2.8万元/人,下降0.1%;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上升2.8%。 | RAG-ES | 2024-09-12 |